bookmark_border《批评官员的尺度》读书笔记(一)

本来想等读完了再写读书笔记的,可惜我读得实在是太慢了,看的又是纸质版,怕看到后面再想找前面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再搜不到了,所以就边看边写一些笔记吧。

我觉得书名叫做《美国言论自由简史》比较贴切

首先这本书名翻译的比较迷惑,虽然原书名《Make no law》对我来说也够不知所云的了。。

以我目前看到三分之一的进度来理解,这应该是一本讲美国言论自由相关的历史的书。不过不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历史书体,而是通过讲述在言论自由的判决倾向变化过程中受到影响,或者影响过判决走向的相关人群的一个个微型个人传记。

用无数的个体经历组成一段历史,我特别喜欢这种体裁的历史书。以前读过的《心外传奇》,《量子理论》和《众病之王》都是这种写法,让我特别迷恋。我曾经想过如果我能读透前面的某一本书,然后把其中的故事口述出来讲给别人听,那场面,太帅了!

说回这本书,书的副标题是“《纽约时报》诉警察局长沙利文案”,书里也确实是以这个案件开篇,但之后作者很快开始放飞自我,讲起了历史。到现在,我已经有大约 80 多页没读到过“纽约时报”这几个字了。

另外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地方是,这本书的译者非常喜欢加译注。有些是介绍原作者提到的书在国内已经引进了,书的译名译者出版年份之类,有些则是对原文内容的有趣补充。比如原文说到一战期间美国社会避提德国,源自德语的东西都要改个名字避嫌。比如德国泡菜(sauerkraut)在当时就改叫了自由泡菜(liberty cabbage)。到这里我已经觉得很搞笑了,一看下面译注更离谱,原来当时的汉堡包(hamburger)也改叫了自由三明治(liberty sandwich)。看来自由(liberty)自古以来就是美国的政治正确啊哈哈哈!

bookmark_border比起开放世界,我更喜欢令我安心的有限规则

在五一黄金周大连休里,我靠着每天晚睡一点点,终于又一次把生物钟扳回到理想位置啦!

日本也有五一黄金周哦

上次回调生物钟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可惜只持续了一两周就退回去了。这次我又增加了睡前拿走手机,吃完安眠药后只在台灯下读纸质书这个环节,希望可以坚持到比上次更久!
好了,现在是上班前的清晨,趁着头脑清醒,写一下交换日记。

突发奇想,来聊聊我一直很在意的开放世界类游戏的问题。
先说结论,我不喜欢开放世界类游戏 O_o

看到这类画面就会引起身体不适

等等,别生气!这里的不喜欢可以理解为不愿意主动去碰,但开放世界类游戏其实各有各的特色,有些在我接触之后还是很上瘾的,比如环世界这种。
只是当我看到一个游戏是开放世界类的时候,第一感觉是不知道要做什么。也许有人会说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啊!可我自己想不出能让自己玩得开心的事啊。
在有限规则的游戏里,我只需要关注技术层面,在策略方面我要做的只有”选择”。选择是很容易的,说白了我可以瞎JB选,然后专心在自己的游戏操作上。这类游戏本身也以游戏操作过程中的直观趣味性为主要卖点,你的宏观选择也许决定了你游戏的胜负,但操作过程的乐趣让你即使输了也很尽兴,当然赢了更爽。

我的17连败黑历史。人菜瘾大就是我!

举例来说,我曾经沉迷过的 象棋,打扑克,弹玻璃球(它是有规则的!),CS,魔兽,拳皇,街机释厄传,合金弹头,暗黑破坏神,到现在的LOL,都是靠游戏规则让我觉得很有趣。
这么一列,我又发现了他们的另一个共性,就是可重玩性非常高。难怪我一直很抵触只能玩第一次的体验类游戏。

这黑棋还不赶紧投降?

说到开放世界,我就泛起一阵不舒服,生理性的。可能和未知使我痛苦相关。
我喜欢充分了解自己当前处境时的那种安心感,像在家一样。所以想到独自出门旅游,甚至出门本身都让我很不舒服,我也无法享受它们的乐趣。(如果有人带队,我跟着混一下还可以= =)

跟公司旅行去了一次富士山,挺高兴的,时常回味

我能挑战的未知,是脚踏在坚实的已知基础上,可以安全地探索的未知。对程序这块我现在已经感觉比较安全了,所以我可以享受各种新鲜的技术成果,就像喜欢旅游的人可以享受世界一样。
但在需要自己探索的开放世界类游戏里,对整个系统运作方式的不了解让我举步维艰。所以我玩一款新游戏一般都是先在网上云一个别人的游戏流程,看过别人玩了,知道大概怎么回事之后再去玩就能安心不少。说来惭愧,我是那种有攻略一定会查攻略,然后按着攻略一步步走的小白玩家,甚至可能读攻略比玩游戏本身更上心。所以玩仙境传说的时候我虽然常看17173,也买了无数本攻略,但自己实际上到最后连人物2转都没打到。

————————————————————————

写到这儿突然发现我是不是之前写过这个话题?虽然没搜到,但是这种感觉还是让我挺不舒服的。这就是既视感吗?
好像跟朋友聊天时把一段经历重复讲了几遍,有种自己翻来覆去只有这点东西的羞愧感。

我脑中比较成型可以自恰的思想确实不多,有些还很混沌朦胧的思路会靠写日志一边写一边理清。所以写在这里的东西有时候前言不搭后语,同一篇日志中观点直接前后冲突什么的都是有可能的,我在磨合它们。

之前我也想过只把整理好的清晰的观点输出类文章发出来,后来我决定这里就是给自己整理思路用的地方,自用优先不考虑阅读体验,所以发文频率增加,而逻辑性下降了。

反正是一年都没几个游客的地方,管他的呢!让阅读体验见鬼去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