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2月生活记录

维护了一个月开源项目,从甜蜜到沉闷

上篇日志提到我接手了一个开源项目的维护开发工作,当时的心情主要是激动和庆幸。

现在又一个月过去了,我开通了 QQ 群供使用者快速汇报问题,结果加群的人意外地多。看来有很多人使用中遇到了问题,但又不想在 repo 里提 issue 搞得那么郑重。

比起 github 上发 issue 的人,QQ 群里的提问更琐碎,或者说更”小白”一些。很多时候大家问的都不是程序本身的 bug,而是如何使用一个应用程序,配置一个 docker 时遇到的问题。

虽然 QQ 群确实方便了我和提问者快速问答交流 bug,还能上传一些比较大的文件供我调试,但群里不断重复提出的琐碎问题带给我的精神压力还是超过了它带给我的好处。

有几次我甚至有些闹情绪地在群里说我的开发热情要被消耗殆尽啦!这一方面是气话,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我当时的真实感受。

如果我不是这个项目唯一的维护者,而只是一个从旁参与的 feature 贡献者就好了。

我有好几个想做的功能一直在往后推,现在每天在做的都是帮遇到程序 bug 的同学修 bug,以及调研同类开源程序,学习其他项目先进的视频修复逻辑。

从商业项目运作角度来看,修这些 bug 和修复录制的视频中跳帧缺文件头信息等问题肯定优先级是最高的。但我是一个为爱发电的小程序员,每周靠周六周日猛干两天出一个小版本更新的生产力有限热情也有限的个人开发者而已啊。

我享受有用户使用我参与开发的程序,向我提需求,在群里和我互动,这些都让我很有满足感。同时我厌倦像客服一样耐心回答每一位顾客提出的”小白”问题,我更喜欢和经验技能跟我在一个水平上的同好交流意见。

在一个比较多人用的项目里当开发者,获得多对一的关注,这样的机会是很难得的,应该珍惜。相比之下反复回答”小白”问题似乎并不是很大的代价,大不了不回复这些问题,让群友互助好了。

还是那个问题:我所向往的永远是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对已经得到的东西我总会很快失去兴趣。
听起来像个反派 Boss,其实只是一种自我贬低自泼冷水的坏习惯罢了。

最近被 AI 的发展速度惊到了

这是一个很方便为文章配图的题材,哈哈~

说到AI绘图,之前 stable diffusion 出来的时候就已经真震撼过一次了。本以为这种需要海量训练的 AI 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发展,没想到时隔不久就又给我搞出这个生成高质量美女的模型来了!

虽然手指和大腿还是一如既往的容易露出破绽,但是对上图这种手脚都藏好的图 AI 已经是无敌了。照这么发展下去,不仅画师着急,模特网红甚至福利姬都要急了。

在赞叹 AI 绘图的强大和广大群众快乐地开始尝试 AI 绘图的同时,我也发现了一小波特别抗拒 AI 绘图的人。像很多画师把 AI 绘图称作尸块缝合,说AI画出来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之类。

这就像商店有批量生产的鞋子200块一双,另有全链路纯手工制作的灵魂鞋子1200一双,在外观和使用体验没有什么区别的前提下,我100%买那双没有灵魂的批量生产的鞋子。汽车地铁也没有灵魂呢,难道要我们都回去骑马吗?

bookmark_border新年新气象,新公司新挑战

还记得这篇文章吗?他们又把我捡回去了!

好像是没有其他合适的候选人,最后矬子里面拔高个儿,破例让没有他们所需的特定领域从业经验的我加入了。看来人事说的面试官对我印象都很好所言不虚啊哈哈。

目前看来这次跳槽对我的激励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光是事业上第一次进外企,做上自己最喜欢的底层开发,在工作之外也帮助我恢复了做业余项目的热情。

刚好在离职日期前消化积攒的带薪休假的这段时间,我在github上接手了一个有很多用户的项目的开发维护工作。第一次参与有这么多用户的业余项目,一时间非常激动,于是整个休假期都扑在这个项目上。

本来这个项目的作者就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开发人员,只是阅读他的代码和他设置的各种 github actions 就获益匪浅。加上他的项目里还积攒了大量 issue,让我有切入点去练习修复其中的 bug 和 实现里面提出的 feature 请求,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就这个项目来说,它本身是一个 golang 项目。我这些年好多次尝试入门 golang,但都在初期阅读大量枯燥的基础文档和阅读完想做点个人项目时不知道各种最佳实践而止步不前。现在项目里有现成的代码供我学习,现成的需求供我练手,一下子就帮我完成了语言的入门阶段。

如果没有这个机遇,我可能直到工作中用到 golang 为止才会真正入门这门语言。所以我也非常珍惜这个机遇,一个月里几乎每天都有贡献代码或整理 issue。现在我对项目代码已经非常熟悉,甚至开始策划添加一些我想要的比较复杂的功能了。是的,我本身也是这个项目的用户,吃自己的狗粮让我能更好的保持对项目的热情!

关于工作方面,新公司虽然一路都在裁员砍福利看起来很吓人,但我身边似乎没有受到影响。毕竟我所在的部门甚至还在招人,看来暂时是安全的了。

只要能让我平平安安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我相信面试过我的大佬们很快就会庆幸他们当时对我做出的好评。毕竟这个工作内容实在太契合我的强项了——高度精密复杂的底层代码排错。

要说写 UI 写 CRUD 我不敢说擅长,但各种 profiler 全开,从 bug 表现中寻找蛛丝马迹,推理排查最终锁定问题然后修复问题就是我的领域了。

之前的公司里领导也是因为我在这类问题上的突出贡献,一直是高度评价我帮助项目克服难关的表现的。可惜常规项目中想遇到这种可以表现自己的超级难题的机会实在少之又少,运气不好可能连着几年都不会遇到一次。

现在好了,直接把我扔进底层负责修 bug,外部机遇拉满,剩下的就是考验我的能力极限在哪里了。

现在刚进公司还不太了解状况,等后面实际做几个月以后再总结一下吧。

最后说一句,新年快乐!

bookmark_border黑五入手了新NAS,docker nb!

不知不觉已经摆弄NAS十多年了。趁这次 amazon 黑色星期五打折,买了一套群晖的 DS920+,满配 4 张硬盘和 2 条 M.2 SSD 缓存,以及一张 16 GB 的 DDR4 内存!

这次购物的契机是看了 diygod 的黑五相关博客,他给他家的920+买了一张16G内存,把我馋到了。可也就是这篇种草日志把我给坑了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 ds920+ 并不是随便拿来一个 DDR4 的 SODIMM 内存就能识别的。甚至我特意买了和他同型号的 Crucial  16GB DDR4 3200MHz CL22 内存,结果还是不能识别。

我又上网四处搜寻,最后在一个台湾论坛看到有一堆人汇报自己买的各种内存和群晖兼容或者不兼容,里面有人总结说买一面有8个颗粒的内存能兼容,一面只有4个颗粒的内存就不兼容。

我一看自己的内存是 4 个颗粒的,而 diygod 的内存正是 8 颗粒的!

但这时候我已经有一块砸手里的 16G 内存了,要是又赌错,恐怕我未来很难有机会用掉这两块笔记本专用内存条。于是我选择了苟一下,先用本机自带的 4G 内存跑跑看够不够用。

一跑才发现,好像不够用。

我启动了两个24小时值守监测各大直播平台我关注的主播,开播就自动录制的 docker,瞬间就用掉了 1G 内存。一共才 4G 啊,这哪够折腾的。

考虑到我已经为这台 NAS 投入了大量资金,如果因为内存限制不能发挥它的全部潜力就太可惜了,于是我最后还是又赌了一张 16G 内存条。幸好,这次能用了。

现在我的 NAS 一共拥有 20G 的内存,仅次于我现在在用的台式机的 32GB 内存容量,一跃成为我手中内存容量第二大的电子设备。

再回头看看领我入门的 DS110j,128MB 内存,但陪我折腾了各种第三方功能,是我入门 linux 时期最广阔自由的练习场,感恩。

留旧迎新,希望接下来的 2023 也是收获新事物的一年。

bookmark_border【LOL】S8首冠4周年之际聊点LOL的事

昨天看到b站有个困在仁川的热搜,点进去才知道昨天正是 ig s8 夺冠4周年。
已经4年了啊。这么一想,现在的theshy打不出当年的统治力也很合理了。

转会期临近,最近小道消息满天飞。
虽然S12失利时我已经决定安静退游了,但还是忍不住每天关注虎扑lol区的动态。

以下为小道消息

1. ig欠薪,退出LPL,名额卖给抖音
当年响彻校园的ignb,如今已经要卖身退游了。夺冠4周年之际看到这条传闻,真是心情复杂。
不过还好,不是很难过。
本来S8以前我就没关注过ig,shy宝刚登场那段时间我已经半退游,连LPL都不看了。
直到 ig 夺冠硬把我吸引回lol,也开始跟着 ignb 了。
不过说到底吸引我的是当时大杀四方的3C,不是这支队伍。
要说队粉我算是WE和EDG的粉吧。
WE是因为war3时期中国选手几乎都出自WE,当时WE=国家队的印象根深蒂固。
加上后来看了一些S2时期WE的高光比赛视频,所以惯性使然第一个喜欢的是WE。
喜欢EDG是因为我开始认真看LPL的时候正是EDG统治整个联赛的时期,他们太强了!
我想各个队的队粉很多也都是因为在主队强势期开始看比赛,所以喜欢上的吧。
至于后来WE摆烂,EDG一度让粉丝不敢看直播,也只是让我不再关注他们的比赛了,但心里跟他们还是有点亲的。
ig最初也是这种感情,从统治赛场,到无缘季后赛,甚至ig散是满天星时期我都很喜欢ig梗。
但渐渐的我发现我已经完全不关注 ig 的成绩,转而去看WBG,V5和TES的比赛了。
这次我发现,我不是粉了ig,而是粉了这几名选手。

2. rng大量队员离队,wbg对wei和gala很感兴趣,但是wei不想和shy宝一队?
这个wei不想和shy宝一队听起来有点离谱,如何才能得到这么主观的内部消息呢?
难道是wei本人亲自传出来的吗?
我个人觉得这后半句大概率是水友自己加的,但却是不是硬黑。
shy宝现在的实力也许已经配不上MSI冠军和世界赛入围队伍的大腿选手了。
现在喜欢shy宝,更多的是一种情怀。
就像当年评最受欢迎选手时说的那样,胜利的天平不会因为他的刀尖舔血而格外向他倾斜,但有人爱看。
只是当选手手握自由转会权,想要寻求成绩或高薪时,尽兴的打法并不对他们构成吸引。
他们需要的是能赢的队友,要的是胜利的天平。

3. viper,kanavi 等大C韩要援回 LCK 了
这是一个总有一天要面对的问题,就是LPL拥有夺冠实力的队伍都是靠韩援在C。
甚至至今已经3冠了的LPL却挑不出一个国产冠军中单。
韩国在这个项目上的统治力总是让我想起中国的于乒乓球项目。
其他国家可以靠国籍和国家队资格吸引中国选手,LPL可以靠高薪和首发机会吸引韩国选手。
这样运作可以出成绩,但改变不了这个项目上世界第一大国的统治力。
现在LCK薪资水平反超LPL,对不缺首发机会的顶级韩援来说LPL将不再是首选。
那么,后面的日子会怎样呢?
再次回到被LCK的恐怖统治笼罩的时代?
观众接受不了赛区成绩大幅倒退,甚至可能输给欧美的现实,纷纷退游?
lol在世界最大市场上的热度减退,导致项目关注度下降后赞助降级,国内联赛更难看,观众进一步减少的恶性循环?
最后战队发不出工资解散,选手无奈跳槽其他同类项目(王者荣耀?)?
在war3全胜时期,我完全无法想象它有一天退出历史舞台的样子。
但现在我已经接受了一切游戏都有热潮结束的一天,也可以冷静地考虑它离开时的样子了。

感谢lol给了我一个可以沉迷十多年的电子竞技体验,也满足了war3热潮之后我在电竞比赛观赛需求上的。
能沉迷一款主流游戏是很幸福的事情。想必传统体育的观众也是这种心情吧。
希望我能在lol之后继续沉迷上一款长寿的主流游戏。
或者,也许是时候去沉迷一些“大人的游戏”了?

bookmark_border博客的评论后网页崩溃问题修好啦!

因为实在是太烦了,就调查了一下,问题出在评论后自动给站长发邮件通知的那个插件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好家伙,这插件已经12年没更新了。那年久失修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现在换了另一个安装数稍微多一些的插件,评论后不会崩溃了。

不过我有点好奇,为什么我搜这类插件时看到的安装数普遍不过万呢。按说这个功能需求非常普遍,我以为至少百万安装量起步呢。

bookmark_border又又又开始做游戏了

简单来说,最近在用 unity 临摹黎明前20分钟,想实现自己“把一个游戏做到上架”的梦想。

这样的尝试我以前也有过。虽然没有上架那么具体的目标,但一般都是希望能把它“完成”。只是这次我给了“完成”一个具体的定义——上架游戏分发平台。

具体是什么平台并不重要。可以是 steam 这种要预付 100 美元,相对严肃的上架,也可以是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那种有开发者权限以后简单审核一下就能上的架,甚至只是发个 apk 到 taptap,或者在 itch.io 发个网页版都可以。

重点是做到我觉得发出来不算丢脸的完成度。

最开始我对游戏的定位是“学生社团开发的同人游戏水准”(类似下图),也就是美术都自己随便画画,音乐音效找免费素材,实现一个核心玩法和少量关卡内容。

但我毕竟是经验丰富的弃坑选手,很快就给自己挖了一堆坑。

能不能做出一些自己的创意呢?

免费版能不能加入广告 SDK 呢?

能不能同时上架 PC 和 移动平台呢?(这需要对操作方式做很多额外的对应)

要不要尝试 2D 光照呢?

要不要自己写一个 unity 编辑器插件练练手呢?

要不要试试 streaming asset 呢?

要不要试试联机模式?

要不要做个服务器端保存排行榜?

要不要写个行为树 AI?

要不要试试 DOTween 动画?

要不要买一些美术素材,最后做一下画质升级?

要不要去各大平台定期发一些开发进度的视频或者动图做预热宣传,收集心愿单?

……

你看,我能坑掉那么多游戏不是没有道理的。随着我开发能力的提高,我给自己设置的障碍也水涨船高,总是能堆出足以耗尽自己热情的工作内容,最后成功坑掉项目。

本来我的热情就不是很持久,连工作内容非常固定的 nes 模拟器都能坑几年,我显然不是能在第一个项目里实现上述所有目标的顶尖选手。

但这些念头总是频繁跳出来诱惑我,所以今天我把他们都列出来提醒自己,拒绝诱惑。

第一个游戏就做一个土土的学生作品,花 100 美元上架个 steam,了解一下上架流程,steamwork SDK 接入方式就足够了。

可以接受的最大让步就是买一些美术素材,提高一下画面效果,毕竟我现在开发中用的大部分都是自己随便画的占位用素材,就这样上架实在对不起用户也对不起自己的大量努力。

(呃,这会不会是落入诱惑陷阱的第一步呢?)

bookmark_border丁香园有什么问题我不清楚,但知乎和微博下的评论属实有点儿问题

还有人拿上面这篇为松鼠会引来灭顶之灾的科普文章举例说明搞科普的这批机构都不是好东西的。

不说这事儿我还没这么生气。你读一读上面这篇文章,和你说的 “为日军洗白” 是一回事儿吗?

近些年才开始接触互联网的人对果壳网和松鼠会可能没什么印象,不过在十几年前,他们可是中文互联网上最有影响力的非官方科普团体了。

不过他们在盈利模式和吸引新的专业人士入驻这方面没有丁香园这么成熟,后来慢慢的没什么影响力也不再活跃了。

从这方面来说,丁香园算是进阶版的果壳网松鼠会了。它解决了自己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保持了输出科普和辟谣的功能。

微博上那种威权的极端民族主义氛围就不提了,知乎最初可是和果壳网一样权威的输出科普和行业知识、辟谣无根据的情绪性谣言的地方啊。没想到这些年也越来越被极端民族主言论占据上风,成了另一个微博了。

从很多年前我就开始注意到,在知乎上回答问题的人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为主,逐渐变成了以输出自己的情绪观点为主的地方。

两者虽然都是图文并茂长篇大论,但输出情绪显然是门槛更低的方式。

也许这是知乎为了实现持续的用户增长而不得已放低了用户的门槛,就像b站吸纳了比原来多得多的用户,把二次元主题站做成了生活类主题站一样。

在商言商,为了商业上的发展牺牲一些网站原本的浓度无可厚非,只是这让我觉得有些遗憾罢了。

bookmark_border所有面试官都满意,但还是落选了(?!)

如题,命运总是如此的奇妙。

最近得到前同事介绍,去应聘了一个办公室在日本的外企,需要编程能力,日英双语工作交流能力。

最开始的时候我主要是担心自己太菜了,有点畏惧,但本着去长长见识也是好的的心理还是去应聘了。

结果进入面试以后发现和各轮面试官聊得都很开心。大家都是程序员,本来我就喜欢和程序员聊程序,整个面试过程甚至感觉很享受。对方也对我的工作经验和语言能力表示满意。

就这样我一路面完了最终轮,本以为剩下的只剩人事部门确定职级和工资了,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一通不予录取的电话。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比起面试阿里时当场就意识到自己肯定落选了,这次一路顺利走完最终面却落选了的流程对我的打击更加沉重。

电话里说的面试官都很称赞我但因为其他原因落选的说辞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客套,但毕竟走到了最终轮,说明至少前几轮我的表现还说得过去吧。

现在整个流程告一段落,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地等通知了。生活再一次回归平静,整理一下心情,继续工作(划水)。

bookmark_border讲两个我后知后觉的反转了的陈年旧案

2018年金马奖政治发言事件

今天划水的时候随意浏览维基百科,偶然发现当年台湾金马奖因为台独言论和大陆闹掰的事情,还有一个前置导火索。

之前我一直以为最先挑起政治话题的是台湾纪录片导演,所以后面大陆方面反击也可以理解。但从维基百科的描述来开,最开始提政治的其实是大陆这边的张艺谋,他发言的时候偷偷塞了一句”这么多年轻导演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希望和未来“。这话别说台湾不愿意听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观众听了也不舒服吧,难怪台湾报道说”被吃豆腐了“。

他这句话说完,台湾观众这边全黑脸了:

对比纪录片导演用台独发言反击之后的他们(李安看着旁边的刘德华心想,我都不敢拍手,你还真敢拍啊= =):


知道这件事的起因让我对整件事的印象都反转了。在我看来,本来不带入政治话题的默契被打破,第一个破坏规则开始”引战”的人是要负全部责任的。

南京彭宇案

有上面这件事我就想着写一篇日志了,但只有这一件事似乎有些单薄,所以再找个同类事情凑凑字数吧。

让我想想,说到反转,还有件印象很深的事是南京彭宇案。南京法官从此成了谈及社会冷漠时的第一鞭尸对象,那个被撞的老奶奶更是到死都背负着骂名。

维基百科提供的事后进展来看,彭宇确实撞了,笔录确实写了,但是中途找到机会翻供并成功占据舆论优势并被作为此后同类案件的代表,名字更是成了关键词被后人世代传颂。

法官的判决正确,但归因过程中用语有瑕疵,最后受到处罚(转职去街道办)和背负万世骂名。

老太太是我看了最心痛的,不仅受了委屈,更是至死都未能洗清,属于含冤而亡了。

这个案子当时影响那么大,后来又被无数次提及,甚至已经发展成一种代称。这样著名的案件竟然也会反转,这是我没想到的。我也为自己错怪老太和法官那么多年而感到愧疚。

其实在多次提前站队被反转以后,我自认为已经对给社会事件做最终判断这件事非常谨慎了,可还是会有这样的反转等着我。也许只有像马老师说的那样,我跟这个人不熟,不认识,就不要相信外面对他的评价,也不评价他。不过这样就等于对任何社会事件都保持沉默,使社会性事件失去了引起人们对同类事件展开社会讨论的意义了。有些事被广泛讨论后可以推动司法进步,都忍着不表达看法,那很多人就白死了。马老师作为大主播,为了明哲保身,确实要谨慎发言,但我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社会个体,对社会事件积极发表看法既是为这起事件赋予社会意义的方式之一,也满足了我个人的八卦心理和表达欲望,是个双赢的选择。所以,虽然可能会被打脸,但我还是要继续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事件有了进展也要及时更新意见!

 

=== 更新 ===

侯耀文遗产案

在同一篇文章里更新,似乎对 rss 读者不是很友好。不过毕竟是我自己的日志,怎么方便怎么来吧!

今天又想起一个反转的旧案,侯耀文遗产案。

我有段时间非常沉迷郭德纲相声,晚上睡觉都要功放他的相声边听边睡的程度,所以无数次听他时贬侯耀华讲自己仗义相助孤儿寡母的故事。在那之后十几年里我还会时不时看到自媒体写这些事,都是贬低侯耀华的,评论里也并没有人为他平凡。在这样的信息茧房里,我对这件事的印象被一次次强化,已经深信真相就是如此了。到了2020年左右吧,我才开始看到一些不同的说法。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对整件事情的细节和结局都不了解,有的只有郭德纲一方英雄传说式的戏说调侃。之后我刻意找了一些反方立场的文章(参考1参考2),都是大段描述事件过程细节,法庭进行过程,判决结果之类可以核实的事实证据的,是我最喜欢的叙事方式!相比之下,郭德纲相声里的说法确实没有真是细节,都是节目效果。。连侯耀文后期和郭德纲爆发矛盾,郭德纲强制曹云金决赛退赛不接侯耀文电话气得侯耀文摔电话的事我都是看了反方的文章才知道的,只能说很反转,很震惊!还有他相声里口口声声说要替侯瓒讨说法,结果拒绝出庭拒绝提供证词,如果属实,那真是让我对他整个人的看法都反转了。虽然我一直不喜欢他的某些”装”的行为,但做到这份上已经是”骗”了吧?

哎,还是改不了一收到新信息就想下场讲两句的冲动,不够稳重啊。不过这件事至少双方我各听了一次发言了,比只看了一方的小作文就开始下场站队好多了。

靠不说话是不会让社会变得更好的,所以今后我也要继续发表观点,错了及时改正!

bookmark_border用股东优待去吉野家大吃一顿!

我看了这么久桐谷桑的股东优待生活,今天终于亲自体验到啦!

虽然只是去车站前的吉野家店里买了两份外卖而已,但对我这种级别的社恐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可能躺在床上回忆起来还会偷笑呢。

买股东优待股票的心情真的像桐谷桑说的一样,是一种务农的感觉。我在一月份开始陆续买了几波有优待的股票,然后就开始等,一直等,等到五月底开始才陆陆续续收到股票分红和股东优待,有种丰收的喜悦。

按桐谷桑分红+优待年收益率应该大于4%的标准,吉野家不是一支好的股东优待股票(0.41%+1.64%)。但它就在我家车站门口位置太好了,加上低廉的价格让穷惯了的我感到亲切,出于情感,买了它一个单位的股票。

说到底,我最初决定买股东优待股票也不主要是为了投资收益啦。我是看桐谷桑那种被优待券的有效期限逼着出门四处跑的生活,有点向往了。毕竟我是非必需不出门的生活习性,加上远程办公的条件,现在已经是一年都不出几次门了。像现在这样收获一大堆优待券,给自己一个出门的理由,再加上有截止日期的压力还能保证自己不会永远拖延下去,当作是一个锻炼身体提升生活乐趣的方式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真开始买股票以后吧,还是会有点在意投资回报率的啦。像最近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股东优待券和分红的钱入账,虽然一共只是一两万日元程度的小钱,但幸福感却意外地高。可能这就是收到别人礼物会高兴的心情吧。

最后记录一下今天的吉野家收据,在我花了几天时间充分做足攻略的前提下,我用了一个教科书级的超级复杂的购买方式:

  1. 事前预约。去之前在网上预约餐品,让他们一边做,我一边去,到店里不用等直接付账拿起来就走,方便!
  2. 下载吉野家app,用app里的猪肉盖饭30日元折扣券,把应付1060日元减到1030!
  3. 用两张500日元的股东优待券,把应付的1030元减到30日元!!

这样,最后我只给了店员一枚50日元的硬币就拿走了两份盒饭,完后他还得找我20日元,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