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放视频链接。再说我对视频作者各种观点的看法。
1. 视频作者认为衡水模式很贵,学校赚了很多钱,他们打着拯救穷苦人家的幌子,实质上是万恶的资本家。
这好像是衡水最近特别招黑的主要原因。毕竟他们学校内卷已经卷了十多年了,没理由今年开始突然被人骂。
连教育开销都已无力支撑的家庭越来越难靠教育获得拯救,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按视频作者的说法,包括食宿在内衡中每年的费用至少2万起步,复读生根据高考成绩阶梯式收费,分数越低越贵,最高收费可达3万5一年。
我听完的第一反应是“好像可以接受啊,这个价位换这个产出太值了”。毕竟高考在中国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家来说,提高一档的高考成绩带来的可能是整个人生轨迹的改变,而这总计6万多的学费在你之后人生中的任何时间都不太可能带来比这更高的回报了。除非你炒比特币。
我甚至怀疑国内是不是对私立学校有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之类的约束,不然衡中完全有机会提出更高几十倍的学费,彻底把自己打造成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高考保险级学校,而不是每年只收2万多包吃住。
2. 视频作者认为衡中吸收了最好的教师和学生资源,对其余学校不公平。
这里我有个疑问,那至今为止各地的重点中学吸收最高分的学生,招募最优秀的教师,是不是也对其他非重点高中不公平?
如果是,那各个高中应该不设录取分数线,所有考生随机分配到一个学校去读书,彻底杜绝重点高中的存在。
各校老师也应该统一工资标准,工资只和自身有关,和所在学校和所教学生无关。(这一点听说日本已经做到了,不过也仅限公立学校)。
做到这个制度改革之后就可以问罪衡水中学了。
如果不是,那么对衡水中学的这一指责就不成立了。
3. 视频作者认为衡中模式导致高考内卷化,对所有人都有害无利。
我很惊讶,原来你认为高考比的并不是内卷能力吗?

在我看来,高考学的东西本来在之后的人生中用处就趋近于0,高考只是为了看你卷到极致能到达什么高度而已。
更严格的环境让你在高考中展现出了更接近你最大内卷潜力的能力,留下更少遗憾。
其他人因为你的遗憾少了而被挤到了更低的排名,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也尽力了,但是他的最大潜力不如你,技不如人没办法,高考就是为了把你和他区分出来的。二是他过得比你轻松了,没有卷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他留下了遗憾。
无论哪种情况,被别人卷下去都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实。但只要高考考察内卷极限的目的不改变,增强内卷力的教育趋势就不可避免。
作者觉得这是无效内卷,我觉得有效,至少对目前的高考来说这才是残酷的正确选择。
4. 照这么说那是不是工作上的内卷也是无可厚非的呢?
这就不一定了。
毕竟工作的目的不是考察内卷能力,而是创造价值的能力。
现在人们抱怨工作内卷,是担心公司之间达成垄断的默契,让本来没有内卷价值的工作岗位也被迫内卷。
为了留在阿里华为,你内卷着拼命加班,最后付出的比别人多终于留住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一家平稳运作工资普通的小公司为了搭上内卷大潮的顺风车,也要求员工必须签奋斗者协议放弃加班工资和调休,却没有任何可以匹敌华为的经济奖励,那就是无效内卷了。
我想大家不想看到的是后者,而对前者我只能说一句佩服。
有人说阿里员工跳槽到微软还在拼命加班,还被其他同事排挤,嘲讽他是奋斗b,好像是担心他破坏外企轻松的工作工作氛围。对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奋斗b没错。
我所在的公司虽然比不了欧美外企,但比国内的工作压力或者说内卷水平是低得多的。很多在我看来扔到国内连工作都很难保住的人在日本公司里也能稳稳当当干一辈子。
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感觉很轻松,也很焦虑。
轻松是因为工作真的很轻松(汗),焦虑是我觉得现在的轻松只是因为高内卷地区的竞争者们还没有机会出来而已。如果哪天我不得不在日本和国内的同行们同台竞技,我还能保得住现在这样的清闲工作吗?
这种危机感也许和我的焦虑症有一定关系,但作为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失为一种好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