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完黑马君的评论之后突然想到,每次都是我们俩互相评论,我们写的也都是自己生活中的琐事,这种形式不就是传说中的交换日记?!
交换日记这种形式我在高三的时候就体验过了。当时正是博客开始流行,韩寒的博客被人印成书拿出来卖的时候。当时还没有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联网的电脑也不是家家都有,学校里最流行的娱乐方式还是在横格本上画方格然后用铅笔橡皮玩五子棋和打飞机,高级一点的也就是用文曲星玩RPG游戏罢了。但是在那个时候,突然有一个同学开始拿一个新的本子写日记,然后被周围的同学传阅和口头评论。后来这个传阅范围越来越广,大家开始在上面手写留言评论再传回给作者看。现在看来,这就是原始版的博客啊!

后来我也跟风写起了自己的传阅日记,只在小范围内和朋友们分享。我和那个最初写传阅日记的同学关系比较好,会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人的程度,所以我们俩会互相看对方的日记并评论,那就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交换日记的经历了。
高三是一个很敏感又很迷茫的时期。虽然平时会和很多同学聊天,一起吃饭一起踢球一起上厕所,但有些深入的思考和有点撒娇博安慰式的任性话是不适合在人面前直接说出来的。这时候交换日记横空出世,把我们很好奇但没有途径深入交流的内心想法写成文字,大家在自己的座位上默默地读,之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有种一直隔着衣服挠不到的地方突然被人舒舒服服狠狠地挠了个爽的满足感。
转眼到了现在,博客和RSS一起走过了他们的辉煌,再次回归小众个体。我眼见他们平地起高楼,宴宾客,楼塌掉,并参与了其中每一个阶段,不由得感叹沧海桑田。
说回交换日记,重点在交换,毕竟想看评论嘛。
现在就一个稳定读者,所以我每次写完都在想,是不是有点强迫黑马君给我评论的感觉?黑马同学会不会很有压力?毕竟我写日记的频率越来越高,比起看他的博客,读我这边的负荷越来越大了。

以前在百度空间时代,为了得到更多的评论,我经常去其他用户的空间串门留言。那时候好像有个好友日志更新提醒,反正加到的好友越多,日志越容易被看到,得到评论的机会就越高。独立出来之后我几乎不怎么给别的博客留言了,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变化= =。
其实出去串门主动结实新朋友挺好的,我的好几个最终发展到线下相识的网友都是博客时期认识的。隐私方面,还是以前的想法,把这个号,linkedin级别的实名号,还有没有任何人认识我的小号各自区别开来就好啦。会社死的内容就发小号好了,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