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行业的”工业革命”

最开始在小红书上看到所有发 AI 图的文章下面都有人追着骂 AI 时,我的想法还是画圈画技很差要价很高的好战份子在无理取闹。
后来看到知乎有个搞培训的专业画师疯狂攻击 AI,我觉得这是 AI 对培训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的激烈反抗。
直到现在看到身边的画师朋友们也在 SNS 上转赞反 AI 人士的极端行为,终于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件事了。
以局外人的视角来看,这是一场机械化代替手工业的革命的开端。我非常期待这场革命能给我们消费者带来什么,同时对即将被代替的生产者抱有同情之心。
但细细品味一下之后,我发现我对这些生产者们面对这样的遭遇时的期待,似乎是他们应该感慨生不逢时,然后黯然接受命运的安排,而不是愤怒地指责变革并试图以一己之力阻挡历史的车轮。
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扶着腰以历史视角宏观地看待这一切时,被卷入这场历史变革中的具体的人们感受到的是对未来的恐惧。我为我之前的同理心不足感到抱歉。
那么,然后呢?
我依然认为 AI 会很大程度上减少画师们的工作负担,甚至减少工作本身。这不是靠污蔑 AI 只会无脑拼凑其他画师生产的图的”尸块”,说它只会抄袭没有创造力不配创作艺术之类的话就能阻止的。
我觉得未来一个可行的方向是训练 AI 需要获得作者(画师)或者所在平台(reddit)的同意,素材提供方可以为自己的训练数据定价,就像科研领域购买语料库训练语言模型一样。
但之后合法训练出来的 AI 将对其生成物享有版权并可以商用,结果是 AI 依然会挤压现有画师的生存空间,那时要怎么应对呢?靠继续坚持 AI 的创作是没有灵魂的吗?
在我想象中的未来,画师们可以利用 AI 创作辅助出图,然后手动调整。因为技术的成熟使画师们产量暴增,画作单价下降但需求量提高。
独立游戏或是社团宣传都可以用得起精美的美术设计,所有商品都精美无比。
原本就十分擅长绘画的职业画师因为手动调整部分能力出众,其不可替代性依然有所保证。
与此同时,那些对基础美术并没有什么天赋,但对计算机生成技术十分精通的人们也有幸可以进入这个行业了。
编程领域的”工业革命”
其实这个景象在游戏领域已经发生过一次了,那就是 unity 和虚幻引擎带来的编辑器主导的游戏开发模式代替 Cocos2dx, Ogre3D 和 Irrlicht 之类以程序库主导的游戏开发模式。
在这场变革中,有大量原本只能靠程序员编程或配表完成的对游戏内场景甚至逻辑的开发,变成了看看文档谁都能干的简单劳动。
甚至有大量花了毕生精力钻研游戏框架或引擎设计的一线开发人员瞬间失去了自己的主战场,多年建立起来的技术壁垒在无数技术大佬创造的游戏引擎和海量文档以及无数用户在网络上创建的攻略和问答信息面前变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屠龙之术”。
我虽然从未成为游戏引擎开发领域的大佬,但也曾经历过那个时代的尾巴。
当时的游戏开发教材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完全就是游戏引擎开发教材。我自己参与的大部分游戏开发经验也都是此类”游戏引擎”的开发。
那么我们这些武功被废的程序员对待以编辑器开发为主游戏引擎是什么态度呢?还能怎么样,什么流行学什么呗 T_T
在公司里我经常跟美术同事表达自己对他们工作经验和技术保质期长的羡慕之情,毕竟 IT 行业的知识半衰期实在是太短了。
美术领域称得上大变革的,在我看来主要是纸笔美术到手绘板数码绘,3D 流行以后开始出现的 3D 建模相关美术,还有逐渐开始兴起的数码绘和 3D 建模辅助绘图的融合。这次 AI 绘图目前还没有被商业项目大规模采用,所以目前还称不上变革。
而在 IT 领域,这个变化就剧烈太多了。像 2D 美术看到 3D 美术的出现这样赛道级变化,在最近十几年里光我见证过的就有:
静态网页提交换页到 ajax 动态网页设计,
asp, jsp 为主到 php,nodejs,python 谁来都能干,
ruby on rail 从出现到爆火到消亡,
J2ME 手机游戏平台从出现到统治到消亡,
塞班平台从出现到消亡,
徒手写游戏到用 cocos 之类游戏框架写游戏,
用 cocos 之类游戏库写游戏到用 unity 和虚幻引擎写游戏,
clang,java 写实时服务器到 golang,nodejs,python 轻量级快速开发抢走大量中小客户市场,
万物用 C++ 开发到底层语言就业狭窄只能搞搞底层,
delphi 写简易 GUI 程序到 QT 甚至内嵌 chromium 的 electron 式简易 GUI 开发越来越多甚至微软之类大厂都开始采用,
从只能用 flash 到不能用 flash,
等等。更不用说无数虽然没有换赛道,但是使用的工具和框架彻底改变的造轮子弃轮子大赛了。
在残酷的斗争中,程序员们已经习惯了自己会随新技术的诞生而逐渐贬值的现实。现在大家躺平的躺平,内卷的内卷,几乎没有人试图阻止时代的前进了。
我的反思
写到这里,我开始反思,是不是 AI 美术这波变革来得太突然又太强烈,不像程序领域里每个新技术从出现到出名,从被商业公司验证到被大厂采纳,最后到影响旧领域从业人员饭碗这一整个过程非常的漫长且平滑,给人足够的时间作出反应,所以画师们这么抵触?
仔细对标一下,如果 AI 编写简单程序变得很成熟,我们会不会因为 AI 偷学了我们的代码而抵制自动化编程?
我想,大多数人还是只会跟进去学习如何驾驭 AI 为自己服务,甚至学习如何给 AI 打下手吧。也许会有人预判未来普通程序员难以糊口,转而去学习 AI 领域的开发技术了。
我真的很难想象程序员会抵制 AI 写出来的代码没有灵魂,或者 AI 是在拼凑其他程序员的作品,只是在缝合尸体什么的。
毕竟,我们自己的学习过程,也不过是不断学习模仿其他人而已啊。只是我们调教的是我们脑内的神经突触,AI 调教的是他的 feature 的权重。
如果说美术是艺术所以人类创作的画作比程序员创作的代码更有价值,那我就不服气了= =
最近一个多星期我和同事都在利用chatGPT辅助编程。主要是我们需要写一个非常复杂的MongoDB aggregation pipeline, 然后再把它转成后端Java代码。
因为业务逻辑太过复杂,我们都不会写(理直气壮!),现学去看教程肯定来不及了,在网上也搜不到一样或相似的问答,最后只能尝试用chatGPT. 我们把pipeline拆分,一部分一部分贴到chatGPT里进行提问,这部分该怎么写。chatGPT会返回这部分代码,我们再贴到IDE里调试,如果有报错再贴回chatGPT并附上报错信息进行debug, 如此反复几次就能得到没有报错完全能跑的代码,但我们都看不懂chatGPT返回的那一段段结构复杂的代码(同事在过去一个星期看着那坨代码估计说了不下100次WTF)。。
差不多四天后我们获得了全套的pipeline代码,能跑能返回结果,一开始我们都很兴奋,结果测试后发现结果是错的。。但因为我们又都看不懂chatGPT生成的代码,所以感觉进入了个死胡同,非常崩溃。。最后我们只能用最笨的解决方法,就是把整段的aggregation pipeline硬编码到Java代码块里。。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至少能跑能返回正确的结果了,可以给老板展示Demo了。虽然还是有bug,之后再慢慢修改吧。
我感觉现在AI在各行各业的实际生产应用中也差不多吧,低端的部分,从业人员基本都能做的,基本都能用AI来实现,但是有一定难度的还是只能起到辅助效果(比如提供一些思路),但毋庸置疑未来AI肯定能解决越来越多的难题。
我现在主要用chatGPT写电邮。我准备邀请父母来德国探亲,也是用chatGPT帮我生成的邀请函,感觉非常爽,节约时间,遣词造句也非常地道和专业。现阶段我并不担心AI会大范围取代人类的工作,但学习和掌握一些AI技术确实还是很有必要,比如最近兴起的prompt engineering,如何让AI返回自己真正想要的正确的结果也是一门学问。
大概20多年前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经常碰到有人倒卖石器时代的陶罐。当你观察和随着线条抚摸陶罐上那些精美的图案和花纹,想象这是5000年前你的老祖宗亲手画上去的,会感觉非常震撼。再想象再过几千年,未来人类看到现在我们用AI生成的那些画作的时候,内心可能一点波澜都没有,还是会有些许惆怅。。
用chatgpt编程的话题,我最近看过一个印象很深的视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7bYZ5ZFbl0
这个作者说他用 chatgpt 写了一个程序,用来训练可以战胜街霸关底 boss 的 AI。整个过程中我都在怀疑如果事情进行的不顺利,那你怎么修改程序呢?在视频里,他到最后都只是轻描淡写这一过程,不过我在视频之外查到这个作者的头衔是AI领域的算法工程师,好吧。。
这就符合我对chatgpt编程的理解了。如果目标复杂,那它很有可能犯错,这时候需要有人能察觉到它的错误并纠正它。所以chatgpt可以帮本来就会写的人偷懒,但是在我们本来就不理解的领域,完全交给chatgpt自己来编程解决问题是不太现实的。
看来我们的饭碗暂时还砸不了,呼~
AI代替不了手工艺品这点我完全同意。现在纯手工打造也有高附加价值的含义,市场和生产者都认可这一点。不过我们日常消费的绝大多数部分都是流水线产品,也许最后能留给人类的只剩娱乐行业的编剧、导演之类的岗位了吧(希望不是乌鸦嘴= =)
小画家只会喷AI是拼图,成熟的作者已经开始用SD跑图然后自己修图提高生产力了
现在大画家和很多中层画师同事和网友们也在反 AI。不想关系搞僵的话在互相都认识的公共场合和SNS上都不好意思发表 AI 相关的观点了。
AI绘画现在的产出和质量是肉眼可见的飞速增长,我和站长观点一样,未来一定会有一批画师利用AI绘画,帮助自己提升竞争力,同时AI也是一个很合适的学习伙伴,很多精彩的构图和配色让人耳目一新。使用AI辅助绘画生产分两种人,一种是为商业作画,一种是为了追求更极致的图像艺术,前者的考验在于如何与AI磨合得更好使产出效率和质量能过关,后者的考验在于如何把握AI对自身的潜移默化的风格影响,前者必须尽量人机一体,后者必须和AI一分为二不迷失自己。
听到雷声就恐惧而瑟瑟发抖非君子之行,可以理解画师们的惊恐,其实可能是因为部分画师只是画师,对AI绘画是陌生的,犹如天降之物,过于惶恐,如是商业画师,此刻学习一些AI绘画的构成方式与调教方式,于己何咎?当AI绘画应用已经大势不可挽,这些埋怨的人会转向的。
商业绘画固然有用,质量固然可以惊为天人,可终难在浮世掀起太久波澜,未来可能会迎来高质量电子绘画大爆发,太多的优质作品,使得单件作品被人消费的周期缩短,此君方兴,他君又起。
从另一方面,艺术来说,绘画艺术作品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它的稀世性,不断在一个个人或国之中转手,总有人想赏玩,绘画艺术品的价值不会因AI绘画而有太大的浮动。以上是针对实体绘画艺术个人预见,对电子绘画艺术,只能说这个圈里作品质量实在太好,AI绘画又会整体提升这个圈子的作品精美度,在电子绘画中成为绝代艺术大师绝非不可能,但要成大师要下的功夫非八载十年可成,最后的电子绘画大师一定是以风格而得以流芳后世,但作品的估值却不会很高,电子绘画再怎么保护,也只能让流传出去的复印品清晰度不那么极致,况且这种保护手段并非不能突破,个人愚见不会有人为此付大代价购买所有权。艺术的价值,在于人民赋予作品的价值,人民看一个作品的价值有往往难逃价格,价格又无法打上去,最后可能会是,画是好画,画师也是真有本事,但处境却是一股怪味。
收藏级艺术作品的价值,我觉得和画是不是好画的关系已经不大了,甚至有在价格越高的领域里画是不是好画越不重要的趋势。
在商业绘画领域,画工和价格的对应关系就合理多了。虽然也有画手个人名气的溢价成分,但在可接受范畴。
商业绘画,比如给杂志画封面和插图,给商业活动画宣传图,给游戏画美术资源之类,作品所有权归公司所有,而公司本身不太会单独售卖这些画的所有权,所以只要专注于画出好画就行了。
看到对自己不利的变化会恐惧我非常理解,我也会的。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耻的,人之常情罢了。但是因为恐惧就去攻击无辜的人和技术是我所不认可的。
当然这里AI是不是无辜还有待商榷,对这一点看法不同导致双方各自认为自己的看法是公正,结果公正与公正之间却出现了严重的对立。
这里谁也没法预读未来,最终审判就交给历史吧。嘛,结果还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