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mark_border所有面试官都满意,但还是落选了(?!)

如题,命运总是如此的奇妙。

最近得到前同事介绍,去应聘了一个办公室在日本的外企,需要编程能力,日英双语工作交流能力。

最开始的时候我主要是担心自己太菜了,有点畏惧,但本着去长长见识也是好的的心理还是去应聘了。

结果进入面试以后发现和各轮面试官聊得都很开心。大家都是程序员,本来我就喜欢和程序员聊程序,整个面试过程甚至感觉很享受。对方也对我的工作经验和语言能力表示满意。

就这样我一路面完了最终轮,本以为剩下的只剩人事部门确定职级和工资了,没想到最后等来的却是一通不予录取的电话。

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比起面试阿里时当场就意识到自己肯定落选了,这次一路顺利走完最终面却落选了的流程对我的打击更加沉重。

电话里说的面试官都很称赞我但因为其他原因落选的说辞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客套,但毕竟走到了最终轮,说明至少前几轮我的表现还说得过去吧。

现在整个流程告一段落,不用再每天提心吊胆地等通知了。生活再一次回归平静,整理一下心情,继续工作(划水)。

bookmark_border讲两个我后知后觉的反转了的陈年旧案

2018年金马奖政治发言事件

今天划水的时候随意浏览维基百科,偶然发现当年台湾金马奖因为台独言论和大陆闹掰的事情,还有一个前置导火索。

之前我一直以为最先挑起政治话题的是台湾纪录片导演,所以后面大陆方面反击也可以理解。但从维基百科的描述来开,最开始提政治的其实是大陆这边的张艺谋,他发言的时候偷偷塞了一句”这么多年轻导演的作品,代表着中国电影的希望和未来“。这话别说台湾不愿意听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观众听了也不舒服吧,难怪台湾报道说”被吃豆腐了“。

他这句话说完,台湾观众这边全黑脸了:

对比纪录片导演用台独发言反击之后的他们(李安看着旁边的刘德华心想,我都不敢拍手,你还真敢拍啊= =):


知道这件事的起因让我对整件事的印象都反转了。在我看来,本来不带入政治话题的默契被打破,第一个破坏规则开始”引战”的人是要负全部责任的。

南京彭宇案

有上面这件事我就想着写一篇日志了,但只有这一件事似乎有些单薄,所以再找个同类事情凑凑字数吧。

让我想想,说到反转,还有件印象很深的事是南京彭宇案。南京法官从此成了谈及社会冷漠时的第一鞭尸对象,那个被撞的老奶奶更是到死都背负着骂名。

维基百科提供的事后进展来看,彭宇确实撞了,笔录确实写了,但是中途找到机会翻供并成功占据舆论优势并被作为此后同类案件的代表,名字更是成了关键词被后人世代传颂。

法官的判决正确,但归因过程中用语有瑕疵,最后受到处罚(转职去街道办)和背负万世骂名。

老太太是我看了最心痛的,不仅受了委屈,更是至死都未能洗清,属于含冤而亡了。

这个案子当时影响那么大,后来又被无数次提及,甚至已经发展成一种代称。这样著名的案件竟然也会反转,这是我没想到的。我也为自己错怪老太和法官那么多年而感到愧疚。

其实在多次提前站队被反转以后,我自认为已经对给社会事件做最终判断这件事非常谨慎了,可还是会有这样的反转等着我。也许只有像马老师说的那样,我跟这个人不熟,不认识,就不要相信外面对他的评价,也不评价他。不过这样就等于对任何社会事件都保持沉默,使社会性事件失去了引起人们对同类事件展开社会讨论的意义了。有些事被广泛讨论后可以推动司法进步,都忍着不表达看法,那很多人就白死了。马老师作为大主播,为了明哲保身,确实要谨慎发言,但我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社会个体,对社会事件积极发表看法既是为这起事件赋予社会意义的方式之一,也满足了我个人的八卦心理和表达欲望,是个双赢的选择。所以,虽然可能会被打脸,但我还是要继续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事件有了进展也要及时更新意见!

 

=== 更新 ===

侯耀文遗产案

在同一篇文章里更新,似乎对 rss 读者不是很友好。不过毕竟是我自己的日志,怎么方便怎么来吧!

今天又想起一个反转的旧案,侯耀文遗产案。

我有段时间非常沉迷郭德纲相声,晚上睡觉都要功放他的相声边听边睡的程度,所以无数次听他时贬侯耀华讲自己仗义相助孤儿寡母的故事。在那之后十几年里我还会时不时看到自媒体写这些事,都是贬低侯耀华的,评论里也并没有人为他平凡。在这样的信息茧房里,我对这件事的印象被一次次强化,已经深信真相就是如此了。到了2020年左右吧,我才开始看到一些不同的说法。这时候我突然发现我对整件事情的细节和结局都不了解,有的只有郭德纲一方英雄传说式的戏说调侃。之后我刻意找了一些反方立场的文章(参考1参考2),都是大段描述事件过程细节,法庭进行过程,判决结果之类可以核实的事实证据的,是我最喜欢的叙事方式!相比之下,郭德纲相声里的说法确实没有真是细节,都是节目效果。。连侯耀文后期和郭德纲爆发矛盾,郭德纲强制曹云金决赛退赛不接侯耀文电话气得侯耀文摔电话的事我都是看了反方的文章才知道的,只能说很反转,很震惊!还有他相声里口口声声说要替侯瓒讨说法,结果拒绝出庭拒绝提供证词,如果属实,那真是让我对他整个人的看法都反转了。虽然我一直不喜欢他的某些”装”的行为,但做到这份上已经是”骗”了吧?

哎,还是改不了一收到新信息就想下场讲两句的冲动,不够稳重啊。不过这件事至少双方我各听了一次发言了,比只看了一方的小作文就开始下场站队好多了。

靠不说话是不会让社会变得更好的,所以今后我也要继续发表观点,错了及时改正!

bookmark_border用股东优待去吉野家大吃一顿!

我看了这么久桐谷桑的股东优待生活,今天终于亲自体验到啦!

虽然只是去车站前的吉野家店里买了两份外卖而已,但对我这种级别的社恐来说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突破了,可能躺在床上回忆起来还会偷笑呢。

买股东优待股票的心情真的像桐谷桑说的一样,是一种务农的感觉。我在一月份开始陆续买了几波有优待的股票,然后就开始等,一直等,等到五月底开始才陆陆续续收到股票分红和股东优待,有种丰收的喜悦。

按桐谷桑分红+优待年收益率应该大于4%的标准,吉野家不是一支好的股东优待股票(0.41%+1.64%)。但它就在我家车站门口位置太好了,加上低廉的价格让穷惯了的我感到亲切,出于情感,买了它一个单位的股票。

说到底,我最初决定买股东优待股票也不主要是为了投资收益啦。我是看桐谷桑那种被优待券的有效期限逼着出门四处跑的生活,有点向往了。毕竟我是非必需不出门的生活习性,加上远程办公的条件,现在已经是一年都不出几次门了。像现在这样收获一大堆优待券,给自己一个出门的理由,再加上有截止日期的压力还能保证自己不会永远拖延下去,当作是一个锻炼身体提升生活乐趣的方式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不过真开始买股票以后吧,还是会有点在意投资回报率的啦。像最近开始陆陆续续收到股东优待券和分红的钱入账,虽然一共只是一两万日元程度的小钱,但幸福感却意外地高。可能这就是收到别人礼物会高兴的心情吧。

最后记录一下今天的吉野家收据,在我花了几天时间充分做足攻略的前提下,我用了一个教科书级的超级复杂的购买方式:

  1. 事前预约。去之前在网上预约餐品,让他们一边做,我一边去,到店里不用等直接付账拿起来就走,方便!
  2. 下载吉野家app,用app里的猪肉盖饭30日元折扣券,把应付1060日元减到1030!
  3. 用两张500日元的股东优待券,把应付的1030元减到30日元!!

这样,最后我只给了店员一枚50日元的硬币就拿走了两份盒饭,完后他还得找我20日元,好赚!

bookmark_border生物钟太不听话啦!

因为睡眠问题我吃了几年的安眠药,但医生开的并没什么帮助。现在停药半年,生物钟和我已经是各过各的了。

我的工作时间是早10晚7,需要在这个时间段中最清醒,但实际上我几乎总是在临近下班时才开始进入状态,下班之后到后半夜都非常清醒状态很好,凌晨2点以后才有机会入睡,一般实际睡着要等到凌晨3~5点多了。伴着日出入睡已经是家常便饭,眼罩是伴着阳光入睡的必需品。

更惨的是下周一我要去公司出勤,这需要我比平时在家上班时早起一个多小时,而现在是星期六的深夜26点,或者说周日凌晨2点,我精神到能编程!但现最需要的是睡意啊。。。

 

bookmark_border观上海疫情有感

太惨了。

我的亲戚朋友在上海陆续被封,所以近期比较关注上海的疫情和封城情况。就最近两周观察下来,只能说,真的是太惨了。

最初几天因为事先有预告会封城,群众反映还好,只是吐槽一下上海嘴上说着不封城,实际上还不是封了吗。

后面每天确诊人数都稳步上升,气氛就开始有些不对了。有人怀疑实际上感染人数远远超出预期,只是压着每天只报出一点点人数,打算把疫情爆发的消息匀一匀。

封城时间大幅超出事先预告的时间以后,各种物资短缺和就医困难的问题开始显现。快递不断延期,根本送不到。我家里的猫断了猫砂,家人疾病恶化不能去看,也担心出去了在医院被阳性被抓去关放舱,家里宠物会被捕杀或饿死。
比起阳性导致的健康影响,人们对阳性之后被抓被关去设施不全厕所不通的放舱过没有尊严的生活,自己的陪伴动物被杀等次生灾难的恐惧才是百姓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情绪。

现在,各种民怨大量爆发。公众号,朋友圈,微博,国内主流的发声平台上都是人们求助、喊冤的声音。更多发不出来的声音只能存活于外网,twitter、reddit上看到的中国比微信微博上还要惨上一万倍。

我有更多话想说,有更多以当前身份无法说的话。在账号关系交友关系个人经历等信息暴露的情况下,很容易定位到我这个站长的个人身份,这让我很不自在。
也许我会开一个和至今为止的我没有任何相关信息的账号,然后在那上面畅所欲言吧。
《关于我转生变成匿名账号这档事》

bookmark_border看来我还是喜欢玩游戏的,真好

最近几年我除了LOL已经基本不玩其他游戏了,这让我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玩游戏的热情。如果有一天LOL停运了怎么办?

也许我喜欢的是moba这个类型,毕竟是从 war3,dota一路沉迷过来的,之前也高高兴兴玩了一段时间的宝可梦unite。但学习一个新的moba的成本太高了,我玩这类游戏属实是人菜瘾大,靠堆时间才勉强稳住我在LOL里的白银地位。从头学一个新moba很容易被虐到放弃游戏,王者荣耀和LOL手游都是这么退坑的。

就这样,为了保护我仅有的几个有热情的娱乐项目,我一直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我对LOL的喜爱。直到上周末我久违地打开了环世界 (rimworld) 玩了一天,才发现除了LOL还是有能让我连续游玩超过13个小时的游戏的嘛!看来我对游戏的热情还没有完全熄灭,nice!LOL和rimworld代表了我最喜欢的两大游戏类型:pvp和模拟发展类。

pvp不用说了,从中学开始就在网吧和同学一起玩 cs 魔兽 dota 一路过来,已经彻底迷上了与人对抗的独特乐趣。当然,是在敌我处于同一竞技水平的前提下,我对在WOW中练级的时候被骷髅头等级差的部落跳下马先一刀砍死我的宝宝再一刀砍死我的游戏体验并没有任何迷恋。

模拟发展类就比较宽泛了,大致上敌人比较弱,己方这边可以慢慢练级或者建造耕种提升等级科技发展壮大类的游戏做好了我都喜欢。比如刷刷刷类型的暗黑2暗黑3,城镇建造御敌类的rimworld和沙盒勇者,练级为主的SLG-RPG如魔界战记等等。

这两类游戏的特点都是游戏机制或者说一组可反复游玩的游戏规则令我沉迷,与之相对的就是现在最主流的电影级画面、剧情为主的游戏类型,我无法享受这种游戏类型,甚至可以说很厌恶。

我是一个对看电影完全提不起兴致的人,一生没有自发地去过哪怕一次电影院,去就必然是陪别人,看电影只是当作一种社交礼仪而已。同理我也没有主动出门旅游过,因为我无法理解付出那么大的行动力却只是为了看风景这件小事。旅游和看电影,都是在线下社交场上的政治正确爱好,是相亲贴中出现率极高的加分项,我关注大龄二次元微博至今,还没看到哪个发帖人自诩不喜欢旅游或者不喜欢看电影的呢。但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属性,我不是没去过电影院或者没去旅游过,但最后给我留下印象的只有和我一起去的人,和跟他们一起玩时的愉快回忆,对电影和旅游本身我真的没有一点身体反应。如今年纪也大了,因为社交压力而强迫自己去做什么的心理压力没那么强了,反倒是为摸清了自己的几个明确的属性而感到高兴,不喜欢那以后不碰就好了嘛,还是聊聊我喜欢的吧。

我喜欢的游戏中很多都有一个持续不断地产生刺激的机制,让大脑不停地处理信息,有时甚至有些手忙脚乱的感觉。这种激烈的对抗让精神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所以经常玩到很晚也不觉得困,早起玩一把更是比 monster energy 还要提神。也许练级刷刷刷这种平稳的内容不会产生刺激,但实际上我玩魔界战记的时候沉迷到毕业找工作那段时间天天把PSV揣在兜里,一坐下就要去练功房里刷上几轮。他不是那种在游戏进行时刺激得我手忙脚乱的类型,但却让我在关闭游戏之后还不停惦记着自己的账号等级,很有网游手游里惦记着练级的那种感觉。

不过刷刷刷类游戏或者说我玩的所有游戏都有一个问题就是退游以后会觉得很空虚,有种“拿玩游戏的时间来读书/学习/刷题/社交多好!”的自责感。尤其很多游戏真的是完了就停不下来,LOL什么的经常是无论是几点钟开玩,只要一打开就保底玩到后半夜的状态,时间开销真的很大。也有学就好好学,玩就痛快玩的说法,但实践起来心情并不会那么容易被说服。比起玩游戏之后的空虚,看漫画看书画画写代码之后的余味“充实感”更令我向往,可惜这些活动不是那么容易进入状态的,还是不和游戏拿来比较了吧。

不管怎么说,至少我知道我还有长时间专注地玩一款游戏的热情,这就很好了。毕竟最初就是为了进入游戏行业才来日本留学的,如果发现自己已经不爱游戏了,那也未免太寂寞了。

 

bookmark_border关于日经中文网rss链接失效问题的调查

最近战事开始,各国的宣传机构都卯足了劲儿输出观点,正是新闻好看的时候。尤其对比着看来自美国和国内的新闻,从两种完全对立的立场上看同一件事,真是充满了戏剧色彩。

这种时候一般还要对比一下第三方的观点,我就在我的rss里翻日本媒体,发现没有了!搜索日经,才发现这个rss源早就已经失效了。

可我从chrome能正常打开日经中文网,看他今天还在更新文章啊。我又对比了一下我打开的官网上的rss链接和我 rss 阅读器里的日经中文网的 rss url,确实是一致的。甚至我在 chrome 上根本就可以打开那个 rss 链接,里面也是有效的 rss 格式!那为什么 feedly 说它失效了?

其实是不是有效的 rss 格式,我说了是不算的,还是找专业的 validator 来测测看吧。w3c 的 rss validator 测了说不行,为什么不行不知道。换了一个 rss validator 给出了具体错误信息,竟然是 403 了!

为什么?

我 wget 了一下,得到的也是 403,说明不是 ip 问题,那很可能是 user agent 的问题了。于是接着掏出 fiddler 修改了一下 chrome 发出的请求,把 user agent 改成一串随机字符,403 问题就重现了。跟随 403 一起返回的还有下面这个页面:

好吧,虽然不知道日经中文网是出于什么目的,反正他把他们自家的rss功能给废掉了。

作为对策,我写了一个简单的 php 代理,负责用特定 user agent 访问指定的 url,然后我在 feedly 上订阅包含了指向日经中文网 rss 地址的参数的 php 代理链接,就又能在 feedly 上看日经中文网啦!

bookmark_border从没想到我也有开始炒股的一天(笑)

上一篇里提到的证券开户,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

为了快点拿到股东优待,我专门从最近(2、3月)结算的股票里选了23支送股东优待的股票买了下来。

就像桐谷老人说的,以股票涨落为目标的投资像狩猎,高风险高回报;以股东优待和分红为目标的投资像农耕,低风险慢慢等待收获。我又进一步把风险分散在23支股票里,可以说是万无一失了吧。

然后我就经历了日经指数大暴跌….

因为我是为了拿股东优待,所以每只股票都只买了能触发股东优待的最少的股票数,也不存在因为股票涨了就卖掉之类的选项,对股价下跌也没有那么在意。只是刚接触股票,还处在新鲜阶段,每天开着账户页面看每只股票涨落和总资产盈亏的数字变化挺有趣的,所以一直在关注。

这么说起来,用少量闲置资金买股东优待股票有点玩游戏的感觉,好像斗地主?虽然输赢都不会对生活造成实质影响,但完全不在意的话玩着就没意义了。打扑克呀打麻将的时候多少有一些感情投入,赢了能高兴,输了不至于翻脸是比较好的游戏体验。实在是一直输的话,还可以安慰自己说股东优待才是主要的,股价只要不卖都没区别,心里会好受很多(呜呜呜)。

我开户的证券公司是sbi证券,他们把期货、金银、外汇、外国股、信托基金、杠杆投资之类的开户和交易都做在一起了,我也捎带手买了两种信托基金来学习一下。这边的基金可以以100日元为单位从非常少量开始买,很适合我这种抱着学习交学费的心态来参与的人。

看了一圈之后,我选了两支基金,一个是总资产最高,长期回报呈增长趋势的0分红主流大基金,另一个是号称分红回报最高,但是手续费很高看起来有点可疑的小众基金。

等我搞清状况以后,下一步还准备涉足一下美股之类各种投资,也算是给未来的人生增加了一个深度足够的业余爱好了。

在不影响自己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投资真是一个不错的爱好。以前看新闻只对科技和游戏领域感兴趣,现在已经开通了日经新闻的两个月免费订阅,开始看经济板块了!越来越有大人的感觉了哈哈哈。另外还意外发现同事里也有人在投资股票和基金,聊天的话题一下增加了好多,这就是爱好广泛的人更好交友的感觉吧。等下一步股东优待送到了,我还可以开启在东京四处转悠找商店用掉股东优待的旅程,到时候又能输出(水)几篇日志啦。嗨呀,未来充满希望,只需等待好事就会降临,面对时间流逝不再只是焦虑的感觉真好。

下一步,立flag,等这一波东京的疫情恢复平缓以后,要多出去转转,看看能不能再养成个散步的爱好。日本有好多给喜欢散步的人出的书和杂志,让我跟他们学习一下散步的乐趣吧。

bookmark_border2022 新年展望

本年度的 slogan 是 “输出!”。
解释的话,就是这些年刷视频看微博热搜什么的浪费了大量时间去接收碎片化的娱乐内容,今年想转为专注于自己产出内容。或者看整本书籍,番剧,漫画,纪录片之类后味够足的项目,也算是输出专注力了。

再定几个小目标(虽然每年的都没去做= =):

1. 用新买的 m1 max 写一个安卓远程协助app,用手把手来帮家人解决手机上问题。

2. 给自己的nes模拟器收尾,上线1.0.0版本。

3. 开证券账户,开始使用基金和股票。尤其是那个股东优待,一定要搞几个回来!

以上。暧昧的和具体的目标都定了,希望到2022年年底能凑够一个年末总结分量的收获。

 

bookmark_border不想长大

一个中年人说这种话有点卖萌的嫌疑,但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笑)。

考虑到同龄人里很多人的孩子都能打酱油了,也许说不想变老更好一些,但我心里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不想长大,大概是我的心理年龄还未成年吧。

上有老还不需要我赡养,下无小没人需要我抚养,同龄没有女朋友需要我呵护。我长期过的都是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一个人开心全家欢乐的轻松生活,加上象牙塔阶段就来到日本留学生活,但跟这边的社会又比较割裂,导致这段人生都像一座孤岛,没什么外界刺激,也就没什么成长。

好吧,这可能是我为我一直建立不起责任感找的借口而已。成熟的人,完全可以自己主动打破孤立的。我只是不够成熟。

完了,又要进入自我批判自我贬低的恶性循环了,赶紧打住。今天只是想说我对年龄增长的抵触而已。

其实也不确定是不是年龄增长的关系,反正我最近这些年对系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和能力严重下降了。最开始只是隐约的感觉,因为毕竟工作中每天还在写代码,也都还算顺利。但远程工作这一年多里我连工作都开始有干不进去了的倾向,一天的活一拖一个星期。幸好所在的项目组本身不是什么重要项目,时间管理比较宽松,至今还没惹出过什么麻烦。

为了整理心情,我在特别没有干劲的时候会请第二天的假,在家休息一天,找找感觉。这周五也是这么休息的,但不但找不到感觉,反而出现了抑郁情绪!就是什么都干不进去,不想干,很悲观。好在平日和抑郁情绪打交道比较多,知道怎么应对。所谓应对,也不过是顺着它,一天什么都不干而已。只要注意不要靠暴食排解压力就算成功了。

趁昨天睡得早,今天起床精神不错,来整理一下思路。

周五的时候有一种感觉,会不会是因为上了年纪的关系,理解能力和行动力都退步了,而且这种状况会随着逼近35岁极限而越发严重?

编程和画画是我为数不多的两个有一定训练量的爱好。尤其在编程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也获得过无数的快乐时光。如果有一天我不再能 enjoy 编程,那生活可太没劲了。所以说不想长大,其实是不想变老,想回忆起生活的乐趣。

作为重拾编程乐趣的努力之一,我最近买了一台 macbook pro 16′ m1 max !

42万日元,好离谱的价格。这应该是我买过的除房子以外最贵的东西了,都够买一台钢琴了!不过家里的老 mbp 是七八年前的了,不仅性能有问题,因为版本原因可能已经不能安装最新的 macOS 了。这次新买 mac 的目标(借口)就是用来开发 app !因为考虑 ios android 双端开发所以需要用 mac,嗯,非常合理。毕竟在公司就是用 mac 写 react native 做双端开发的。这次自己试试从头开始自己做一个 app,补全在公司里没有负责过的部分的经验。顺利的话,也许以后还可以接 app 开发的外包呢!

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