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工作,总怕被分到“体力活”,因为担心对自己没有帮助。
做一些针对公司内部专用格式的资源文件的处理程序时,也力求做到类本身可以复用,可以泛用于任何私有格式。
解决问题之前首先会花大量时间在网上查清楚每一个具体步骤,力求第一次就一步不错走完全场,否则就极其抵触乃至恐惧,最终无法付诸实践。
追女孩时混都还没混熟呢,就开始希望自己是他的最后一个男朋友,想着跟她结婚生活的种种可行性。感觉可能走不到最后,就不愿意放手去追。
自己的代码重构了再重构,越来越漂亮但是始终无法抵达终点,将之完成。
想锻炼自制力于是给自己一些一定要坚持的课题,但最后都以坚持这个不是有意义的事,浪费了时间为由堂堂正正的放弃……
最优,正确,美好,有意义,一次成功…这种在理科学生时代助我披荆斩棘的行为倾向,现在却领我进入了一个永远不能成事的尴尬处境。
“生命不是赛跑而是要看路边风景”什么的,当然是听了不止一次,我也很认同。但是这点鸡汤级别的东西还不足以动摇我这么多年来磨得坚固无比的固执倾向。
其实在披荆斩棘的学生时代,我就已经意识到自己不能完成自己设立的计划的问题了。比较明显的情况就是周一到周五有人逼着学习,所以效率很高,周六周日没有压迫就没有行动力了。
说“压迫”有点饥不择词了,应该是没有……没有什么呢,没有截止日期近在眼前的那种紧迫感吧。
我不喜欢完不成事的人是没有“压力”这种说法。研究生时代我被每周跟老师见面汇报进展的事情压得满地打滚痛哭流涕,每天给家人打电话吐苦水解压,最后已经发展到每周都需要心理咨询的程度。
但即使压力大到这种地步,我还是不肯在平日看哪怕一眼的论文,写哪怕一行的代码。
当时的我,已经完全陷入了逃避模式。我每天生活的目标,就是等待毕业论文截止日期的临近,近到让我开始着手去写论文。
能给我这种大到让我真正心理崩溃了的压力,一定是因为那个教授是个非常不通情面地刻薄批评学生的严厉的人的关系吧?
完全不是。正好相反,她是一位温和到让的我世界观不得不重做调成的好教授。我跟人介绍我教授的时候常常说,她对我好到我将来如果结婚了,一定要邀请她作为贵宾参加的程度。
面对我空洞的进展报告,甚至当我连空洞的进展报告都提不出来的时候,她还是笑着跟我讨论怎么能做出进展,一次都没有生气。事实上研究室的博士生们也表示从没见过教授生气的样子。
人不生气还不算太难,她要是对谁的事都不上心不动气那也就不会生气了,可这位教授真的很替我考虑。虽说作为学生的教授她有保证学生能毕业的责任压力,不过那种替你担心的感觉和催你不要给她添麻烦的感觉我还是分得出的。
有点跑题了。我想说的是,那种天塌了一般的巨大压力是我自己给自己的。
正因为我的教授太好了,我非常迫切的希望做出伟大的研究成果,成为一个值得她骄傲的学生。不过依我的经验来说,这种要做出“伟大的”、“了不起的”东西的完美主义心情一旦出现,事情多半就会朝着很糟糕的方向发展。
能贯彻自己的完美主义的话问题就不大,不过追求完美但又控制不到自己,那接下来就会进入恐怖的“拖延地狱”。
拖延最大的杀伤力来自于自责。偏偏我有时候就是超喜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极其容易过度自责的人。
自责了嘛,对自己的自信心就会下降,然后完成任务的自信也跟着下降,然后就放弃了。通常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套路。
我想中断这个毁灭世界的连锁反应,所以琢磨了一下哪一环最容易突破。
1. 不再自责
2. 自责但不让自信心下降
3. 对自己自信心下降,但不让自己做成事的信心下降
4. 没信心也不放弃
改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尤其是没有这种基因,体验不到这种心情的人,只会轻松地说一句“想做就能做到”什么的,就好像高个子跟矮个子的人说“想长高就会长高,你可以的”。
心理改变也不是完全不会发生。那我就希望自己能在第0步的地方——不再许过于完美的愿望,做庶民级别的地味计划——开始,尝试改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