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也要写日志,写给未来的自己看

博客不再流行真的是有他的道理的。文采好的,去各大平台开专栏开公众号了。只是想记录生活的,微博朋友圈更轻松,还能收获更多评论,开心。

我对我博客的定义比较模糊。

首先作为程序员,写博客的第一印象肯定是技术博客。可是翻了翻我至今为止的日志内容,称得上技术的真是少得可怜,就算有,很多也是我学会或者攻克某个技术细节之后的文字总结,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给新手入门用的技术日志。

因为想听听其他熟人的评价,所以曾经把博客介绍给同事看了,结果被说都是“无病呻吟”,没有技术含量…

虽然有点受伤,不过人家说得没错啊,想在我这里学到技术,还不如问自己波棱盖儿呢(突然想起这句老话,强行用上=v=)。

最初把博客改名盗贼的极意,本来是想敦促自己要从公司或者其他可以接触到成熟解决方案的地方“偷师”,即使与自己无关的部门的技术框架也要偷学回来的。但是现在看来,我这其实不是个讲技术的地儿啊。所以这个新名字,就单纯的用来耍帅吧。

 

技术博客是做不了了,那就记录生活吧。

说记录生活也有点说大了,我这里更多的是记录一些心情,想法。

翻翻五六年前的日志,看到当时我的希望在工作中不计较工资,以吸取技术经验为主,现在看来真是惭愧得很。对现在的我来说,技术已经不是一个遥远到需要虔诚仰望的存在了。比起追求模糊的“技术”这一概念,现在的想法更加具体。我知道我需要学习什么,也知道怎么学,甚至也知道自己肯定能学会。当一切变得唾手可得时,它也同时失去了曾经的神奇魅力。

现在的我,更想做事。想用自己的技术去做成些什么。公司内的项目也好,兴趣项目,玩具app,网站,游戏,什么都好。而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能力很多,技术只是其中最容易入手的一种,容易到你甚至可以不懂技术,只靠外包来完成项目。

说远了。还是说说记录心情吧。

我是一个行动力执行力自控力很差的人,日语叫对自己太好(自分に甘い),想放弃就放弃,我甚至很想在简历里添一句“擅长放弃”。因此日志里有很大一批自我激励的鸡汤类内容,也就是同事说的“无病呻吟”了。说实在的,总是自我反省,总是立大志,然后总是放弃,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再写这类日志了。我也想像其他我佩服的人一样,某一天冷不丁甩出一篇日志说,我最近做成了这个这个这个,然后附上github链接,超吊。

可能立志这件事,说出来就不灵了吧。

Comments

  1. 把博客当成随笔就行了,还是想写啥就写啥比较爽。
    现在估计也没什么人愿意写硬核技术博客了(除非是记录给自己看的),主要是不好互动,太慢。新手真碰到某方面的技术问题,网上一搜各种问答社区都有现成解答,想系统学习也还是看书或者官方文档更好。
    还是再买台switch吧,最近赶上年底各种打折真的是降价好多,我去年差不多这个时候买的裸机的价格现在能买一台裸机+两个塞尔达。然后以后可以冷不丁甩出一篇日志说,我最近通关了这个这个这个,然后附上游戏链接,也挺吊的。。

      1. 哈哈我这两星期上班摸鱼的时候其实断断续续写了不少,都存WordPress草稿箱了。
        互动还是QQ微信什么的更方便啊

  2. 对于技术博客,我一直极其矛盾。
    自己新学到的吧,必有出处,既有出处,再转载也没什么兴趣了。
    自己早就会的吧,写不出来,写出来也不成系统,于自己没太大意义。
    另外,学习方式也有变,之前是看百度中文资料,后来是google,stackoverflow看高手解题,再看看大牛们的国外博客,现在直接看白皮书看谷歌微软官网就好了。
    话说,我实在想不到对官方使用说明白皮书还有什么可补充的。最多就是push request或者提个issue吧……实在写不出来什么。
    所以完全做个人兴趣日记了,目的和你daily title一样,也就仅仅给自己老了看而已了,丝毫不care comment, like, share数量了……

    1. 我也是这么觉得。
      如果是为了分享给别人,那我的知识全都有出处,真的没什么分享的价值。
      特别的项目相关的技术细节吧,自己项目组里的人都未必人人都知道,这种离开了项目就几乎再也不会有实用价值的技术,与其说是技术分享,不如说是日常生活的分享。太细致了还怕被公司找麻烦,何苦呢,还不如只记录自己的普通生活算了。
      学习方面,对具体问题的搜索,尤其是stackoverflow真的是精准打击药到病除,但得到的都是知识“点”,对自己相关方面综合实力的提升有限。手上有再多的离散的点,也不能保证守备范围内的完美防御,只有从官方文档,白皮书,rfc之类学来的第一手资料,才能保证自己的知识“面”,保证在守备范围内的完美防御。
      说来惭愧,目前我能制造出完美防御的知识领域只有本身信息量比较小的http/1.1 最早的 rfc2616,但在工作中已经无数次显现出了它的威力。读过白皮书后真正有了成为“专家”的感觉。不是我懂得“多”,而是我“全部”都知道。我不仅能给出什么是可能的,还可以说出什么是不可能的,因为我确定我知道所有的可能性!
      本来下一个读透的目标是aosp项目,可惜这个目标太大了,而且严格来讲是不可能的——我的吸收速度甚至赶不上安卓版本的更新速度。完美防御还是对rfc呀一些specification之类死的东西比较适合。一来底层协议应用广泛,应用场景够多,二来为了保证硬件或程序兼容性,它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保持知识兼容性,而不是像android ios unity之类,出版超过12个月的书就不太敢买,怕知识已经过期了= =

  3. 朋友圈全是装逼怪,我都卸载微信了……orz(
    博客还是有用,自己记录日记心得或者纯吐槽,反正发了朋友圈也没人看——那上面都是晒自己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去哪玩了还有姑娘自拍拿一堆赞满足虚荣心的地方,真要发心情文字还不如QQ空间纯粹点。说起来我现在又回归纸质的日记本了,除了不能贴多媒体还有写字速度以及书法美观水平制约以外爽到飞起,什么敏感词检测通通见鬼辣

    话说盗贼的精华不是Steal技能吗(喂)

    1. 卸载微信也太狠了吧…跟亲戚怎么联系啊。我家长辈都是只会用微信,而微信也正好够他们用,我觉得家族沟通有微信听方便的。和以前那种跟亲戚联系稀薄的电话通信时代比起来幸福了许多。
      博客的形式有他的独特之处,肯定有适合它的人的。现在的博客是跟风粉离开之后,恢复了本来属于它的生存状态。不流行反而好,比较容易找到真正的同好。继续选择这种不流行的记录生活的方式的人,可以肯定是某种程度上与自己趣味相投的。
      我是从猎人里第一次看到盗贼的极意这个词,后来发现这个词在很多游戏中都有登场,并没有具体的所指。

      1. 是啊,越是小众的东西,用户越是核心,粘度高。
        和亲戚用电话联系呗,这两天因为有的时候要帮忙解决一些技术问题,又给平板装上微信了……没办法,有关外语的东西只能用拍照解决……不过我依然不想用朋友圈,像以前博客那种风格的东西发出去之后可能也没人看,至少点赞回复,什么都没有。估计那帮人也在寻思我是一个无病呻吟的矫情比哈哈。道不同不相为谋,我撤出去还不行吗。
        话说立志定计划这种东西,如果坚持不下去,肯定还是因为需要的不够迫切,就好比励志想考研考博,肯定都是为了改善生活现状,然而如果对现状很满意,没有达到想要迫切改变的程度,动力不足也是意料之中

      2. 其实现在微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占用的空间实在是巨大。登录后载入数据,载入完成后占用空间瞬间激增到500MB以上……臃肿不堪的感觉。此外表情包也不好用,传文件也不行

        1. 微信缓存了本地所有的群的消息。呃,嘛,突然想到一些东西,顺便说一下吧。
          首先,问个问题,“为什么微信没有好友离线或者下线状态?”
          ……
          这个问题微信之父张小龙答复过“微信永远在线”。这句话特鸡贼,看起来是个很产品经理的话,其实是个技术答复。
          简单来说,微信消息就是邮箱,使用的邮箱投递机制。你总没听说过邮箱有离线吧。顺道一说,2009年出来的whatsapp,2011年出来的line也都是基于短信推送投递或邮箱投递开发的。
          拿就有新的问题了,“好好的IM怎么都搞投递推送机制了,为什么都还都集中在那几年?”
          这就要怪苹果了。
          早期即使IM都是上线后,客户端和服务器建立一个长链接,时刻连通,等待服务器传输消息,本身这东西没啥问题,但智能手机刚出来时候出现一个问题,后台进程多的时候手机电池消耗太快,Android, Nokia对这事没办法。
          结果苹果说,我们直接取消后台进程,任何在后台的进程全部强制挂起并断开链接,但这样的话,后台进程不就没用了么。
          于是苹果开了个推送接口,应用程序服务器允许使用推送接口给用户推送信息,点击信息即可激活应用。
          这本身没啥问题,但是我们知道TCP连接一断,重连四次握手很慢,而且容易引起session断开问题,但苹果说我不管,已经给你们推送接口了。
          于是应用程序不得不做调整和修改,于是就批量出现了邮件推送方式的准及时IM,也就是微信底层实现机制以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
          ……
          从上面这事,我们能回答小众的问题,微信越用越大,原因很简单,邮箱库存在本地呢,而且是推送机制,所以不管你看不看,任何一个群消息都是推送到你本地的,邮箱里面的邮件不会因为你不看就不存在,对吧。
          另外任何软件如果在更新时候切到后台,你们会发现下载会被挂起,无法继续的。
          ……
          嘛,我说这事情的目的是想说,现在网络其实很危险。为什么,因为权力的下放。
          之前我们总喷GFW,很烦吧?的确很烦,但是那种大操作是有限的,毕竟ZF也很忙,一般小虾米也不会太有空管。
          但是现在情况是,微信里面成吨的文章被删,那么删除的权限在谁手里?ZF可能是幕后使者,但操刀的是腾讯,是企业。腾讯同样可以删除你骂马化腾的文章,即使ZF并不在意这件事。
          百度可以付费提高排名,也可以让你的网站一辈子不出现它的搜索页面中;CSDN可以把你信息泄露了说声”对不起”就完事;Facebook可以控制你看的广告,可以控制推荐你的信息。
          这些权力现在都被在企业级就能被控制,而无需上升到ZF级别。
          而企业是嗜血的,民众在隐私和便利上面,基本都是选择便利(你看操作系统,博客的选择,APP的选择上面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实在是个很可怕的事情。
          ……
          呃,刚忙了一下。。。我断片了,不知道想说什么。打住……
          不能专心做一件事真是令人烦恼啊。

          1. 新年快乐!

            这么说来,即使是换了手机首次安装打开微信也会把之前的群聊记录通通下载回来了,真是大坏坏

            从你后面的例子看来企业才是最没节操得阿。怀念03年还有的用谷歌得日子。现在百度也就搜黄图和百家号文章最有效率

回复 小众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