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次阿里面试一轮游

作为一个native端开发者,当年不知道怎么想的,把简历投给了阿里的前端部门。。

因为是同学帮忙联系的内推,所以很快得到了好几个部门的面试电话,但无一例外都是一轮挂。虽然大部分是因为我想跨领域但是对主流前端框架和css之类基础知识的缺乏,但其中有一个手机native部门的面试也挂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冲击。连最对口的领域都过不了一面,就不用拿跨端跨行业之类的理由来搪塞了。菜就是菜。

菜

总结一下这次面试的收获
1. 学的太杂,native app,前端,node.js,java后端,没一个有独当一面的专业能力。
2. native app 没有自己制作的上架 app
3. 前端基础的css不懂。
4. 前端常用框架里react全家桶只知道和react-native互通的一小部分,没有作为前端项目使用全部全家桶开发项目的经验。
5. 后端 node.js 只有简单工具的开发经验,没有大型项目的开发经验。
6. 后端 node.js 没有主流框架的相关知识。
    说了一个express,被说那已经是几年前的技术了。。。
7. 想做 java 后端,但完全没有一点准备。
    这个是我想的太少了。既然完全没准备,就不该提这个的,徒增坏印象
8. 列举自己做过的有价值的项目,都不是很有价值。
    完全理解http/1.1协议,独立实现http代理服务器,被说http只是基础而已。举了几个debug的例子,但显然debug能力对提升印象并没有什么帮助。虽然实践工作中debug能力强弱基本可以区分一个程序员的能力强弱,但在面试的时候很难把现场工作时的那种重要性传达出来。毕竟只是区区debug而已嘛。

整理一下思路
1. 考虑到服务器端知识衰减的速度更慢,适用行业更多所以就业机会更多,我长远的打算还是转到服务器端。
2. native app 能力是我现在的主要门面,所以 native app 的开发能力一定要优先提升到让人无可挑剔的程度。至少不要在一面就落了吧。
    要做一个上架 google play 的作品。
    熟悉 android 主流开发中各个环节常用的库。能用一下最好用一下,不然至少知道名字和特点,不要在面试的时候没得说。
3. 前端技能树是我第二接近实战级的能力,而且看起来学前端并不会投入太多时间。可以考虑少量投入时间,填补现在的几个太明显的缺陷。
    css,拿 mdn 顺一遍。因为很枯燥,最好做个打卡。
    react 全家桶,在自己的项目里用一次就会了。全家桶具体有哪些,得找些文章确定一下。
4. 后端技术,这个比较纠结。
    就职来说,php是最好学,需求也最大的,做好了也有很高工资。但是技术深度太浅了,老年程序员和新手程序员之间拉不开差距,后期收益低。
    保值增值方面,java的后端几十年如一日的缓慢更新十分保值,同时java版本更新和jvm的深度让深入研究也有一定的回报,后期收益至少不会一路减少。但java后端我现在真的是一片空白,毫无概念。这样的跨专业押注会不会太过无谋了?暂时先考几个java的证书,熟悉一下这些年来java语言的变化吧。就算后来java后端做不成,至少对android开发还有帮助嘛。
5. 准备一下面试常见题型。
    从业经历呀,自己做过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项目什么的,这类每次都问的问题干脆写好背下来算了,也免得临时想出来的项目不够酷炫。
    不过工作中确实很少有机会让一个人做一个特别有挑战又很尖端很出彩的工作啊。业余项目我说做fc模拟器什么也完全被无视了。不过这个和商业开发无关,不算数我也不是不能理解就是了。

所以,接下来首先应该怎么做
接下来应该…先什么都不做,等我的焦虑症状消退,恢复平日的战斗力再说!
焦虑真的太痛苦了,焦虑得什么都做不了,同时又为什么都做不了而感到焦虑。真的恐怖而且绝望。
我需要严肃考虑一下,如果我注定无法再做有挑战性的工作的话,该如何在不能继续保持技术力压制的情况下,作为一个平庸的技术人员度过这一生了。
为干枯的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Comments

  1. 我学的也很杂,都不精,读书的时候就是根据项目要求去学新的东西,用了一些很偏门现在都基本被淘汰的玩意儿比如Flex. 可能是我一直在非计算机行业混的原因,工作压力不算大(现在研究所200多人,纯程序员背景和做相关编程工作的就我一个)。我也想过等年纪大了怎么办。我现在能想到的两条比较好的出路一是做数据分析(正在自学),二是做咨询,都是比较靠经验并不太吃技术的方向,当然继续做平庸的码农我也没什么不能接受的,或者也可能哪天我讨厌计算机讨厌代码了投奔别的领域了。
    另外我觉得工作和生活平衡还是很重要,或者说工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想想一星期168个小时工作40小时还有128个小时呢。多培养点儿爱好,把工作看淡些,试着把重心移到业余生活中来享受生活也许就没那么焦虑了吧。而且爱好中的偶然所得也或多或少对(找)工作有积极影响。
    当然继续钻研各种技术也挺好(我觉得你的技术已经足够好了),但是我觉得就没必要那么功利了,毕竟找工作面试什么的还是比较看缘分和运气。

    1. 本来想准备一下好好回复的,结果越拖越久。。。算了,简单点也好,赶紧回复吧。
      我现在的工作压力也不算大。在曾经以加班而闻名的日本,我有这份不用加班,甚至上班还有空划水的工作已经是很舒服的了。
      上年纪以后,我的想法可能有点简单了,我是想进大公司没有竞争力,那去小公司拿低薪加班打打工,总还是能生存的吧。我关注了很多程序员上了年纪以后除了管理职和进技术核心的外企当技术专家以外,平庸的老年程序员的下场/出路/现状的文章,可惜真的找不到。公司里也没见过超过50岁的基层程序员。关于职业生涯晚期的安排,我还需要再想想。实在不行就去当个门卫清洁工收银员什么的,下班回家接点外包,混到60~65岁领养老金等死了。
      工作和生活我是完全失衡了。虽然写程序是我目前投入最多精力也最感兴趣的爱好,但这是一种需要专注力的爱好。它能让我感到精神满足,但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投入进去,很多时候甚至有些抵触,懒得去做。不像以前喜欢玩LOL那样随时随地都想玩,一玩十几个小时不抬头。现在,对LOL我也渐渐因为害怕玩过之后的空虚感和觉得自己浪费时间了的自责感而无法享受其中的乐趣了。讽刺的是我反而开始花大量时间看别人玩游戏的直播。虽然同样是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自己玩游戏那么深的自责感了,真是神奇。我的另一大爱好可能你也知道,就是画画。它的地位和编程很像,是我接触程序之前最能让我感到充实满足但需要专注力需要精神状态的爱好。可惜接触程序之后,我基本上把它荒废了。希望能尽快遇到什么契机让我重拾画笔,不要让我当年花了1个月工资买来的cintiq数位板继续吃灰了!嗯,说回我觉得自己工作生活失衡这件事,我发现我的生活里有很多需要专注,要进入工作状态才能获得愉悦的选项。但事实是我有大量不在状态的时间,却没有什么能让我在这种虚弱状态下也能享受乐趣的事情。结果就是每到周末和夜晚,我只能懒散的躺倒在床上一脸麻木的刷着手机,刷微博刷新闻刷视频,即使这些事完全不能让我感到快乐。在大学时代之所以那么快乐,就是因为可以和朋友一起聊天什么的来度过这种闲暇时光。和朋友一起的话,做什么也不会觉得是浪费时间,事后也不会有空虚感了。所以我其实是缺爱了么……
      技术方面我大概心里有数。我依然确信我有着成为强者的巨大潜能,只是在过去的很多年里都没有投入时间把这些潜能兑换成实力导致他们部分过期了。说实话我挺喜欢这种奢侈对待自己天分的生活状态的,不去挑战自己可以达到的极限(因为这样很困难同时很容易让我陷入焦虑而长久无法恢复),过着有余裕的生活。我也欣赏和我有同样松散的人生观的人。比如比起充分理解并利用了自己的美貌和个性,在不作恶的前提下享受到她的美貌和个性可以换来的一切优势的女孩,我更喜欢很漂亮很可爱但对自己的优势没有特别利用,会对可能“不配”获得她的关注的人同等关心的迷糊女孩。因为这可能是我作为单身男性想“占便宜”的心理影响,所以我想象了一下如果这是我的女儿,我会怎么想。嗯,确实会有点担心她吃亏,但总体来说依然还是很喜欢这样状态的孩子的。相信在她周围的朋友也会善待她珍惜她,在家庭中也能营造一个温和放松的舒适环境。

      1. 我的前同事两个程序员都50多岁,在小公司(10多个人)里也是核心成员了(系统都是他俩开发和维护的),待遇应该也不差,而且像能带狗上班和自由上下班不需要打卡这种福利在其它大公司也很难想象。但是我另一个朋友的公司运气就没这么好了。他们公司加老板5,6个人,除了他都50多岁,都是程序员。老板去年一直想把公司卖掉结果没成功,最后只能在年底前遣散。除了两个和西门子有业务合作关系的直接去西门子了,剩下的都失业了。反正在德国50多岁的程序员不罕见,至于工作能不能稳定还是和所处公司和行业有很大关系。但是能去大公司还是去大公司,我想这个原则全世界基本上都一样。
        说到数位板,我老婆去年突发奇想说一定要买一个,我就跟她讲了你的故事,说买了一定会积灰不让她买,结果她还是买了。。果然在她玩儿了两次以后就没再动过了。。等你什么时候用数位板好好画幅画吧,然后我给老婆看跟她说这是你用数位板画的,看看还能不能激起她的热情哈哈。
        前些年去北欧玩儿时候去了挪威的Narvik, 仙境一样的城市,身处其中,我感觉自己都被净化了。看到当地小朋友上下学,我就想在这里出生和生活的人一定有世界上最纯净的心灵。如果你想找你梦想中的女孩儿,也许可以来这儿看看(?)不过我是真不相信现实社会中会有这样的傻白甜女孩儿啊,如果你碰到了请务必告诉我,我担心你被骗啊!
        话说我现在系统健身快一个月了,感觉比当初在大学健身的那一两个学期效果要明显(当然也可能是基于当时的底子),胸比以前厚了肩比以前宽了手臂维度也比以前粗了,以后无聊了的话可以找我聊天交流交流健身知识哈!

  2. 实在是很interesting啊= =
    我以为因为环境和经理问题,和你们会不太一样,结果看完这个日志和你们的讨论,大家完全一样嘛。
    核心就几点:
    1:技术上有点散,没到专家地步,所以在尝试技术选型分析,想深入搞一个。
    2:生活上的投资开始加强,包括美术,健身和旅游这些……
    3:对于游戏,动漫的投入也是开始诚惶诚恐,总难以完全专注。
    哈哈,有趣的很。看到kira君你们也这样,反而我放心了,还以为自己状态要崩呢~
    嘛,我去写日记了。哈哈

    1. 你已经在很多工程领域做到深入了,和我们谈的可太不一样了。能像你说的税后年入100多万的话,我就有足够的自信说我已经精通这个领域啦。

      1. 呃,这里要解释一下。
        我现在薪资的确很令我满意,但,和专业性还真没个关系。现在我各种真正的打杂,平时桌面就同时开着6-7种语言的IDE,如果这叫专家就有点奇怪了。
        真正的深入研究是在EA的时候,我明确自己的技术点是图形引擎部分,更极端点,是shader效果开发部分。可惜的是,当时因自身能力原因,未能呆久。
        这也直接导致前一段离职时候被面试,面试官非常尴尬,只能问我Go服务器的部分,其他部分完全不问,最终薪资未能很满意(按照那家公司技术副总监的职位,其实我应该能比现在更多的,应该可以在年收200左右)。所以要承认,还是因能力过于分散的问题失去了机会。
        前一阵专门看了3A游戏开发的一些记录,发现那些人就如我在EA的感受,在自己擅长的点上,真的很强。他们有几句话我记得“绝不绕弯取巧,一切硬干;时间不是问题技术不是问题,想不到不敢想才是问题”,这就是典型的专家型思维方式。
        我曾经有过,但现在确实是丢了。
        因为工作关系,我恐怕40岁之前都难成为专家了,只能加强底层(数学,算法和数据结构)这些,为之后成为专家做好准备。
        话说,40岁我基本经济自由后,会将很大精力都拿去做独立游戏,所以依然只能依赖于公司内的专精,所以最终我的结论是:我有很大概率一辈子都无法成为领域专家。
        虽然有点遗憾,但比起做出自己喜欢的独立游戏来说,还是值得的牺牲。
        和“自由骑士”一样,我的职业总结“游戏程序员”这五个字也不是随便说的,我喜欢“程序员”,但依然有“游戏”在前。

    1. 阿里这么难进么?是高级别的社招么?
      我觉得这个网站本身就是一个挺厉害的项目吧哈哈哈哈
      还有这个评论功能也是自己写的么?

  3. 阿里这么难进么?是高级别的社招么?
    我觉得这个网站本身就是一个挺厉害的项目吧哈哈哈哈
    还有这个评论功能也是自己写的么?

    1. 还没到评级别那一步呢,大概是底线没达标吧。水平很菜,见笑了,哈哈~
      这个网站是开源博客项目wordpress,自动化安装的,我没参与。

回复 D-Horse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