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300万播放量视频《深扒衡水中学5宗罪》观后感

先放视频链接。再说我对视频作者各种观点的看法。

1. 视频作者认为衡水模式很贵,学校赚了很多钱,他们打着拯救穷苦人家的幌子,实质上是万恶的资本家。

这好像是衡水最近特别招黑的主要原因。毕竟他们学校内卷已经卷了十多年了,没理由今年开始突然被人骂。

连教育开销都已无力支撑的家庭越来越难靠教育获得拯救,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寒门再难出贵子

按视频作者的说法,包括食宿在内衡中每年的费用至少2万起步,复读生根据高考成绩阶梯式收费,分数越低越贵,最高收费可达3万5一年。

我听完的第一反应是“好像可以接受啊,这个价位换这个产出太值了”。毕竟高考在中国实在是太重要太重要了,对绝大多数普通人家来说,提高一档的高考成绩带来的可能是整个人生轨迹的改变,而这总计6万多的学费在你之后人生中的任何时间都不太可能带来比这更高的回报了。除非你炒比特币。

我甚至怀疑国内是不是对私立学校有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之类的约束,不然衡中完全有机会提出更高几十倍的学费,彻底把自己打造成面向中高收入家庭的高考保险级学校,而不是每年只收2万多包吃住。

2. 视频作者认为衡中吸收了最好的教师和学生资源,对其余学校不公平。

这里我有个疑问,那至今为止各地的重点中学吸收最高分的学生,招募最优秀的教师,是不是也对其他非重点高中不公平?

如果是,那各个高中应该不设录取分数线,所有考生随机分配到一个学校去读书,彻底杜绝重点高中的存在。
各校老师也应该统一工资标准,工资只和自身有关,和所在学校和所教学生无关。(这一点听说日本已经做到了,不过也仅限公立学校)。
做到这个制度改革之后就可以问罪衡水中学了。

如果不是,那么对衡水中学的这一指责就不成立了。

3. 视频作者认为衡中模式导致高考内卷化,对所有人都有害无利。

我很惊讶,原来你认为高考比的并不是内卷能力吗?

一位衡水中学女生保存自己从高一到高三所做过的卷子,加起来足足有2.41米,她最后考上了香港大学。

在我看来,高考学的东西本来在之后的人生中用处就趋近于0,高考只是为了看你卷到极致能到达什么高度而已。

更严格的环境让你在高考中展现出了更接近你最大内卷潜力的能力,留下更少遗憾。

其他人因为你的遗憾少了而被挤到了更低的排名,那么有两种可能。一是他也尽力了,但是他的最大潜力不如你,技不如人没办法,高考就是为了把你和他区分出来的。二是他过得比你轻松了,没有卷出自己的最大潜力,他留下了遗憾。

无论哪种情况,被别人卷下去都是一件很残酷的事实。但只要高考考察内卷极限的目的不改变,增强内卷力的教育趋势就不可避免。

作者觉得这是无效内卷,我觉得有效,至少对目前的高考来说这才是残酷的正确选择。

4. 照这么说那是不是工作上的内卷也是无可厚非的呢?

这就不一定了。

毕竟工作的目的不是考察内卷能力,而是创造价值的能力。

现在人们抱怨工作内卷,是担心公司之间达成垄断的默契,让本来没有内卷价值的工作岗位也被迫内卷。

为了留在阿里华为,你内卷着拼命加班,最后付出的比别人多终于留住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一家平稳运作工资普通的小公司为了搭上内卷大潮的顺风车,也要求员工必须签奋斗者协议放弃加班工资和调休,却没有任何可以匹敌华为的经济奖励,那就是无效内卷了。

我想大家不想看到的是后者,而对前者我只能说一句佩服。

有人说阿里员工跳槽到微软还在拼命加班,还被其他同事排挤,嘲讽他是奋斗b,好像是担心他破坏外企轻松的工作工作氛围。对这一点,我个人觉得奋斗b没错。

我所在的公司虽然比不了欧美外企,但比国内的工作压力或者说内卷水平是低得多的。很多在我看来扔到国内连工作都很难保住的人在日本公司里也能稳稳当当干一辈子。

待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感觉很轻松,也很焦虑。

轻松是因为工作真的很轻松(汗),焦虑是我觉得现在的轻松只是因为高内卷地区的竞争者们还没有机会出来而已。如果哪天我不得不在日本和国内的同行们同台竞技,我还能保得住现在这样的清闲工作吗?

这种危机感也许和我的焦虑症有一定关系,但作为一种居安思危的意识,不失为一种好的焦虑。

Comments

  1. 内卷肯定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有些批评衡中之类高考工厂的作者也未必真的是对这些学校有什么深仇大恨,很可能是他们知道问题的根结,但迫于政治原因只能或只敢把矛头对准学校,而不能对准再上一层真正的政策制定者和既得利益者。
    有个电影院的例子来说明内卷:一开始大家都安安静静坐着,都能好好看电影。这时前排有个人为了看得更清楚就站起来了,然后后排的人为了不被挡住也只好站起来,周围其他人纷纷效仿也都站了起来,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大家都在用更累的姿势看电影。但电影院老板是不会管的,毕竟没有耽误他收钱。衡中这类高考工厂就是电影院里第一批站起来看的人。现实中高考已经成为产业,每年都在贡献巨额税收,所以当地政府肯定不会管,甚至还会保护,然后其它地区纷纷效仿。杨叫兽的戒网中心本质是一样的,临沂市政府每年只管从这里收钱,才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只要没违法就行。
    所以现在批评衡中还是有意义的,毕竟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只能在电影院里站着看电影,还不一定能看得到。通过舆论来倒逼政府改革或抑制这种现象蔓延不失为一个办法,只是看起来确实有点儿天真。至于怎么改或者怎么抑制这种内卷,这就是另外一个比较大的话题了。
    职场内卷和高考内卷本质也差不多,背后都是税收。什么8小时工作制基本形同虚设。我也不觉得华为搞个套壳安卓、天天造轮子就创造了什么价值,把墙一拆,哪还有这些企业什么事。对于奋斗逼我倒没什么看法,都是个人选择罢了。但是如果有一个环境只有奋斗逼才能存活,而不那么奋斗的人都成为了被鄙视和被淘汰的人,那就一定有问题了。在生物学里有个“伞护种”的概念,比如大熊猫就是个伞护种,只要大熊猫保护好了,很大一部分相关的濒危物种也能保护好。在职场中,我觉得“懒惰逼”就是伞护种,是值得特别关照的,否则他们被淘汰了,被推到边缘的就是我们这些正常工作只是没那么奋斗的普通人了。
    至于你说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我觉得一定程度都是来源于法律规则的不完善或者对规则的践踏。比如如果国内真能贯彻执行劳动法,狠狠罚一下那几个破坏规则的大公司,普通职工的安全感至少能上升几个等级。我记得你不是说在日本工作最差的情况也不会被辞退,只是被送去看仓库吗(而且不会降薪)?要我说还有这好事?能不能现在就去?又清闲又有钱拿,躺平多活几年比什么都好。

    1. 乐观来说内卷确实是能消失了最好,不过我的看法是比较悲观的。我觉得高考的重要性在国内不太可能改变,也就是他基本垄断了年轻人进入社会的方式。正所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要是能好好排队过当然好,但后面是敌军轰炸,前面是光明未来,就这一座独木桥,在生死面前,让所有人不要慌不要乱是很难实现的。好像囚徒困境吧,理想结局在现实中往往很难达成。
      我能想到的一个解法是降低学历在社会中的价值,让人不走高考或者不去好学校也能过上差不太多的生活。有高考之外的不太差的选择以后,学生们对高考就有了议价能力,你太卷我就不学了。这样最顶尖的人才还是会卷,但后面的学校会渐渐好考一些。不过这个想法的前提就不太可能实现,我也就想想了。
      用电影院来比喻内卷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举例,不过现实中的内卷往往是为了更重要的东西,被卷下去会有更悲惨的结局。以看电影来比喻很难传达出那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我更喜欢用后面敌军轰炸,逃亡路上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类比内卷。本来大家排好队匀速通过独木桥是最不用额外费力的逃亡方法,但现实中你很难要求所有人都克服求生本能去共同实现囚徒困境中的最优解。想活下来,或多或少都得挤。虽然挤并不能在宏观上增加所有人逃离的速度,但在当下我挤了,我先得救了。内卷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我很羡慕西方国家早早达成了大家都不卷的默契,但现在看youtube评论,有时候也能看到他们羡慕中国的工人那么拼命那么出活儿,而自己国家的工人懒懒散散,再也不能回到当年400天建成帝国大厦的高效率了。
      我的焦虑来自我对未来的悲观预测。我预测未来欧美包括日本的不内卷生活会被勤奋的国人打破,为了能在那时候找到工作,我还得继续提升自己,保持有一定余裕的竞争力。

      1. 确实,目前国内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如果想过上还不错的生活,只有高考这一条路可以走。我也不认为自己有生之年能看到国内内卷的消失,我觉得政府也基本已经放弃治疗、顺其自然了(比如最近的开放三胎政策就很搞笑)。我预测30年内国内人口会出现负增长,然后再过50年,等我们这帮80后、90后以及部分00后死的差不多了,人口结构重新趋向于正常,才有可能让内卷消失。
        德国就是有很多条教育路线可以走。德国没有像我们国内那样的高考,只有类似的会考,然后学生拿着会考成绩去申请大学。理论上只要你有会考成绩,想上大学都能上,只是个别专业比如医学会对成绩要求比较高而已,然后通过本科阶段的考试来淘汰学生,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宽进严出。其它教育体系比如职教,学一门技术,我之前工作的那家研究所,在里面负责做生物实验的技术人员大多都是职教出来的,还有我现在公司的专职IT,负责网络、服务器、各种硬件之类的工作,也都是职教出来的。还有一种是去企业里读双元制大学,在企业里边读书边工作,毕业后可以直接留在企业里供职。最差的就是家里蹲吃福利拿低保了,但劳工局也都会定期安排各种职业培训,然后给这些人推荐适合的工作。总之,德国人只要身子和脑子没毛病,人也不懒,想找个工作真的不难,而且很多领域一直都缺人,4、50岁去读个职教然后出来工作都很正常。
        在德国我倒不觉得国内的内卷输出会影响到我,倒不是对自己技术力的信任,而是对德国制度、法律和规则的信任。其实看看德国和周边其它欧洲国家经常爆发的各种罢工就能明白了。同事们想罢工,如果这时候一个奋斗逼蹦出来给老板献殷勤,早就被工友们当成工贼给打死了。。而且德国的工会绝对站在公司员工的立场上,如果老板想开除个人,首先得过工会这一关。当然也不是说在德国工作不会失业,而是失业多半是因为其它因素,比如新冠期间很多企业倒闭或裁员导致很多人失业,还有我的一个朋友之前在一家家族公司上班,老板想退休,但是他儿子不想继承公司,最后也没把这家公司卖掉,只能解散了事,但德国法律能保障这些人能拿到相应的赔偿和失业金,不像国内华为离职员工不仅拿不到赔偿还被关押251天。
        不过你之前说的危机意识可以有,也是我之前曾说过的除了当码农外,去找另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方法,但没必要太过焦虑(实在不行,真的可以考虑来欧洲养老啊)。

回复 kira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